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东周王陵

东周王陵

东周建都洛阳,历二十二代国王,但因史籍失载,致使多数王陵难以确定墓主。从现有史料和考古资料,东周王陵大致可分三个陵区:(1)周王区。在今洛阳市西南周山附近。因山上有东周王陵,故名。此处现存土冢四个,其中三个相依的土冢居东,俗称“三山”。“三山”以西750米处又有一孤冢。“三山”以中间一冢最高,直径75米,高34米;东侧的一冢直径65米,高30米;西侧的一冢直径51米, 高26米。据历代传说, 这里为周敬王、悼王、定王的陵墓。“三山”以西的孤冢巍峨高耸,直径约115米,高近50米,世人称其为周灵王冢。(2)王城陵区。在今洛阳市纱厂南路以东、西工区中心一带。1957年钻探四座东周墓,平面呈现“甲”字形,一侧为近方形的墓室,墓室周围充填河卵石和木炭以防潮防盗,另侧为墓道。发掘出的1号墓室长10米,宽9米,距地表深12米许,南端的斜坡墓道长达40米,墓道和墓圹的壁上,都施红、黄、白、黑四色的彩绘,葬具周围积石积炭。此墓曾遭两次盗掘,从残存的随葬品看,有铜质车马器、玉器、铁器和彩绘陶器,其中石圭还带有“天子”字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这些大墓附近还陆续发现有规格较高的铜器墓、编钟墓、车马坑、随葬坑等。这里可能是东周早期的王陵区域。(3)金村陵区。在今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北端。1962年考古工作者在这里钻探出一座长19米、宽14米、深12米的大墓,墓道长60米。大墓周围另有二十余座大小墓葬,还有陪葬的车马坑。《水经·洛水注》 引《帝王世纪》曰:“景王葬于翟泉,今洛阳太仓中大冢是也。”太仓位于汉魏故城东北角,即今金村东。金村与翟泉相邻,此大冢应是周景王的陵墓。周威烈王墓也在金村一带。《水经·谷水注》 曰:“周威烈王葬洛阳城内东北隅,景王冢在洛阳太仓中,翟泉在两冢之间。”


猜你喜欢

  • 可蒲寨

    在今云南施甸县南。《方舆纪要》卷118永昌军民府施甸长官司“蒲关”条:“至元十六年,广西宣抚使讨平和泥蛮,遂徇金齿甸七十城,越麻甸,抵可蒲, 皆下之。”在今云南省施甸县南。《读史方舆纪要》:元至元十六

  • 浰头水

    即今广东和平县西北之和平河。《方舆纪要》 卷103和平县: 浰头水在 “县北九十五里。有巡司”。

  • 栎头镇

    北宋置,属汝阴县。在今安徽阜阳市西。《清一统志 ·颍州府一》: 栎头镇在 “州西六十里。今讹为栗头店”。古镇名。又称栗头店。宋置,在今安徽省阜阳市西。

  • 龙岩城

    又名马脑城。在今四川南川市东南九十里马嘴乡西北马脑山(马嘴山)。有南宋摩岩石刻二:一通为宝祐四年(1256)筑马脑山城碑;二通为开庆元年(1259)龙岩城御鞑纪功碑。

  • 华阳馆

    在今江苏金坛市北茅山。《清一统志·镇江府二》:华阳馆“在金坛县茅山前,有石桥。华阳馆有二:曰上馆、曰下馆。下馆即今崇禧宫,此其上馆也。其东即陶隐居丹井”。

  • 猪仔峡

    在今广西武宣县东双髻山附近。《清史稿· 向荣传》: 咸丰元年 (1851),太平军据守紫荆山,“荣偕乌兰泰等迭夺猪仔峡、双髻山要隘”。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武宣县东北。两山对峙,中通一线,十分陡险。清咸丰

  • 扩端

    即斡端。今新疆和田市。《元史·宪宗纪》:宪宗二年(1252),分迁诸王于各所:“蒙歌都及太宗皇后乞里吉忽帖尼于扩端所居地之西。”

  • 六嬴山

    在今四川铜梁县西。《舆地纪胜》卷159合州:六嬴山“在巴川县西二十里。相传昔人御寇于此,六战皆捷,故名”。《方舆纪要》卷69铜梁县:六嬴山在“县西三十五里。唐合州刺史赵延之集义兵于此,六战皆嬴,因名”

  • 普格设治局

    1945年置,属西康省。治所在今四川普格县。1952年改为普格县。普格为彝语普基的转音。《普格县地名录》 云: “普基”,彝语意为 “山垭口下的草甸子”。1955年属四川省。1946年由西昌县析置,治

  • 归兹

    即龟兹。国都在延城(今新疆库车县东皮朗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