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上方山

上方山

①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太行山余脉大房山支脉。最高峰摘星坨,海拔880米。明《帝京景物略》卷8:上方山,“晚得名,一二百年,续续有过从者”。山峦陡峻,古木参天, 自隋、唐起为佛教圣地,后经历朝增设,形成以云水洞、华严洞及天柱峰等“九洞十二峰”和兜率寺、毗卢寺等“七十二庵”古迹,分布于群山峻岭之中。今为北京的旅游胜地。

②即楞伽山。在今江苏吴县西南。明王鏊《姑苏志》卷8:楞伽山“一名上方山”。


(1)在北京市房山区南部。为大房山支脉。古名六聘山。明始称上方山。《上方山志》:“山名上方,寺名兜率者,取上方六欲第四天之宫名也。”主峰海拔880米。坡度较陡。山体由石灰岩组成,溶洞和峰林遍布,有九洞十二峰和以兜率寺为中心的七十二庵等古迹。其中云水洞为中国北方最长的溶洞之一,纵深600多米;遍布钟乳、石笋、石花、石幔等,内有一石笋通高38米,称宝塔山(或通天柱)。七十二庵因年久失修,多已残坏,现存兜率寺等。(2)又称楞伽山。在江苏省苏州市西南,濒临石湖。山顶有楞伽塔。山东北是茶磨屿,俗名磨盘山,三面临水。东麓有普陀岩、石池、石梁、越公井等胜迹。上方山石湖一带,波光塔影,群峰映带,一派江南水乡景色。


猜你喜欢

  • 蒙郡

    东魏改北新安郡置,属谯州。治所在蒙县(今安徽利辛县东北三十二里旧城)。辖境相当今安徽利辛县地。北齐废为蒙县,后又置郡。隋开皇初废。南朝梁武帝置,治蒙县(今安徽蒙城县西北)。辖境相当今安徽省蒙城县一带。

  • 安定州都督府

    唐置,属庆州都督府。寄在庆州界(今甘肃庆阳县境)。后改名宜定州都督府。

  • 阿扎克

    在今西藏聂荣县东北白雄和彭尼一带。分上阿扎克族和下阿扎克族。为藏北三十九族之二。见清乾隆《西藏志·外番》。

  • 泉州行中书省

    元至元十五年 (1278) 改泉州宣慰司置,治所在泉州路 (今福建泉州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十八年 (1281) 迁治福州路 (今福建福州市),次年还治泉州路。二十年 (1283)复迁治福州路。大德

  • 指今山东泰山以北黄河流域及胶东半岛地区,为战国时齐国地,汉以后仍沿称齐。(1)公元前11世纪周分封的诸侯国。姜姓。开国君主是吕尚。在今山东省北部,建都营丘(后称临淄,今淄博市东北)。春秋初齐桓公任用管

  • 青阳城

    即今安徽南陵县治。《旧唐书·地理志》南陵县: “旧治赭圻城,长安四年移理青阳城。” 即此。(1)在今河北省馆陶县西马头渡。相传汉冯异追铜马贼于此。(2)即今安徽省南陵县。武周长安四年(704年)移南陵

  • 吉溪

    即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吉溪。《方舆纪要》卷97延平府南平县:吉溪在“府东南四十里。源出建宁府建安县界之蓼溪,南流入境,入剑溪曰吉溪口”。

  • 恒陵

    亦作恒棱。在今四川营山县东北安固镇。《周书·赵文表传》: 天和三年 (568),“除梁州总管府长史,所管地名恒陵者,方数百里,并生僚所居,恃其险固,常怀不轨。文表率众讨平之”。即此。事平遂置蓬州,以文

  • 北新泾镇

    又称蒲松镇。即今上海市长宁区西北部北新泾镇。清同治《上海县志》卷1《镇市》:“北新泾市,县西二十一里。”民国《江苏六十一县志》上海县:“最西有蒲松镇,一名北新泾,跨吴淞江支流新泾港上。”

  • 龙居寺

    在今四川什邡市西北湔底镇龙居山麓。旧名净慈寺。《方舆胜览》卷54汉州:龙居山“在什邡县。有等慈院。飞瀑千尺,虚亭屹然,桥横路转,万柏拥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