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川

三川

①西周以今陕西泾、渭、洛三河为三川。《史记·周本纪》:幽王二年(前780),“西周三川皆震”。即此。

②战国时以河、洛、伊为三川。为韩地,介于秦、楚之间。东接东、西二周。《战国策·秦策一》:“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又《韩策二》:“秦王之言曰,请道于南郑、蓝田,以入攻楚,出兵于三川以待公”,即此。

③唐中叶后以剑南东川、剑南西川及山南西道三镇,合称三川。《资治通鉴》:唐永贞元年(805),“刘辟以剑南支度副使将韦皋之意于(王)叔文,求都领剑南三川,谓叔文曰:太尉使辟致微诚于公,若与某三川,当以死相助;若不与,亦当有以相酬”。即此。


(1)古水名。(1)泾、渭、汭为西周三川。《国语·周语》:幽王三年(前779年),“西周三川皆震”,“三川竭,岐山崩”。韦昭注:“三川,泾、渭、汭,出于岐山也”。(2)河、洛、伊为战国三川。韩地,介于秦楚之间,东接东西二周。《战国策·秦策一》:“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2)唐中叶后以剑南西川、剑南东川及山南西道合称三川。永贞元年(805年),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求兼领剑南三川,即此。


猜你喜欢

  • 穿山场

    在今浙江宁波市东七十六里柴桥镇穿山村。产海盐。《方舆纪要》 卷92定海县 “管界寨”条下: 有 “长山、穿山二盐课司”。清并长山入穿山。即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东南穿山。元、明、清置盐课司于此。

  • 承匡山

    “承雀山” 之讹。即凫山。在今山东邹城市西南五十二里。《寰宇记》 卷14、《元丰九域志》卷1均作 “承匡山”。

  • 庙儿坝

    在今四川武胜县南三十里中心镇。《明史·地理志》 定远县: “今城本庙儿坝,嘉靖三十年徙此。” 《方舆纪要》 卷69定远县: 定远故城 “在县北。《志》 云: 旧治女菁平,涪江涨溢城坏,嘉靖三十年移治江

  • 亘国

    商、周方国。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

  • 司吾山

    亦作㟃峿山、司镇山。在今江苏新沂市南五十里,为马陵山支脉。《水经·沭水注》:横沟水“水发渎右,东入沭之故渎,又南暨于遏。其水西南流,径司吾山东,又径司吾县故城西”。

  • 鹊山

    ①又名蓬山、蓬鹊山。在今河北内丘县西六十二里。《元和志》 卷 15 内丘县: “鹊山在县西三十六里。昔扁鹊同虢太子游此山采药,因名。”②亦名㟙山。 在今山东济南市北二十里泺口镇。《魏书·

  • 葛蛮雍真等处长官司

    元置,属八番顺元宣慰司。治所在今贵州开阳县西北。后废。元置,治今贵州省开阳县西北,属顺元路。大德初改平伐等处兼雍真长官司。

  • 代州

    隋开皇五年(585)改在肆州置,治所在广武县(十八年改雁门县,即今山西代县)。大业三年(607)改为雁门郡。唐武德元年(618)复置代州。天宝初又改雁门郡,乾元元年(758)复为代州。辖境相当今山西代

  • 玳堰头村

    即大堰村。今浙江衢县北玳堰乡。

  • 宝兴镇

    即佛山镇。今黑龙江省嘉荫县东南保兴乡。民国 《黑龙江志稿》 卷2: 佛山县有宝兴镇。在重庆市大足县南部。面积49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地宝兴场,人口600。清光绪年间建场,以两侧有山似元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