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桥
在今四川冕宁县南境。一说在今西昌市一带。《明史·李应祥传》:万历中,“连昌逆酋曰安守、曰五咱、曰王大咱,与越巂、邛部、黑骨夷并起为乱。……黑骨与大咱已据相岭,焚三峡桥”。
(1)在今安徽省郎溪县西。南宋绍定四年(1231年)建。其水出三山之峡,故名。(2)在今江西省星子县北。北宋苏辙有《三峡桥》诗。(3)约在今四川省西昌市一带。明万历中,建昌酋长王大咱焚三峡桥,即此。
在今四川冕宁县南境。一说在今西昌市一带。《明史·李应祥传》:万历中,“连昌逆酋曰安守、曰五咱、曰王大咱,与越巂、邛部、黑骨夷并起为乱。……黑骨与大咱已据相岭,焚三峡桥”。
(1)在今安徽省郎溪县西。南宋绍定四年(1231年)建。其水出三山之峡,故名。(2)在今江西省星子县北。北宋苏辙有《三峡桥》诗。(3)约在今四川省西昌市一带。明万历中,建昌酋长王大咱焚三峡桥,即此。
元于南京万户府地置,故址在今吉林延吉市东十五里城子山古城。元 《析津志》 天下站名:“谋丹百一十 (里) 南京。” 清废。
为凭祥州三隘之一。在今广西凭祥市西南四十五里友谊关旁。《方舆纪要》 卷111凭祥州 “绢隘” 条: “又镇南关旁有南关隘,所谓有一关三隘也。”
①在今河南郑州市南。《山海经·中山经 ·中次七经》: 太山 “承水出于其阴,而东北流注于役”。《水经·渠水注》: 白沟水 “有二源,北水出密之梅山东南,而东径靖城南,与南水合; 南水出太山,西北流至靖
在今甘肃酒泉市东。《十六国春秋辑补》卷93西凉录:西凉建初六年(410),“沮渠蒙逊率骑来攻,暠遣世子歆及别将朱元虎御之,战于马庙,歆败”。《资治通鉴》东晋义熙六年(410)胡三省注:“古者祭马祖,后
在今贵州正安县东南。《清一统志·遵义府》 “牛角巷铺”条下:又有“关渡河铺”等,皆戍守处。
西藏古代族部名。据藏文史籍载,民间传说西藏人类是由雅隆河谷的“六猴雏”变成。《敦煌吐蕃文书》载:吐蕃王室的始祖聂墀赞普为天神之裔,降临雅隆地方,作“蕃地区六牦牛部首领”。“六牦牛部即雅隆六氏族: (1
在南海中中国中沙群岛内,东北距武勇暗沙10海里,西南距海鸠暗沙13海里。1935年公布名称为利锚司滩。1947年改名济猛暗沙。
即今河南南阳市西南三十四里冢头村。清尹耕云 《豫军纪略》 卷 11: 清同治四年(1865) 七月,捻军 “至冢头集” 与清军激战。
1939年置,属吉林省。治所即今黑龙江省林口县。1945年划归合江省。1949年划归松江省。1954年划归黑龙江省。在黑龙江省东南部。属牡丹江市。面积 7184.7 平方千米。人口44.8万。辖9镇、
南齐置,属海昌郡。治所当在今广东高州、信宜二市县境。梁以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