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仙洞

三仙洞

在今新疆喀什市北、疏附县荒地乡北三十里库玛塔格山东坡、恰马河右岸悬崖上。为东汉至三国时的佛教遗迹。三洞均分前后二室,前室长宽各4米、高约2.5米,后室较小,约为前室之半。中间的洞窟仅后室正中尚存一石胎释迦牟尼坐像。西侧的洞窟空无一物。唯东侧的一窟保存有珍贵壁画和藻井。洞壁四周画有大小不同的佛像七十余幅。窟顶藻井为一莲花,四周各绘有高50厘米的坐佛。后室绘有一立佛画像,造型优美。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北伯什克然木河南岸的峭壁上。有洞窟三个,洞口均呈长方形,中间的洞口稍大,高2.25米,宽2米。三洞均分前后二室,前室长宽各4米,高约2.5米;后室较小,约为前室的一半。前后二室均为纵卷顶式。中间洞窟,因清代重修,壁画未能保存下来,仅后室正中尚存一石胎释迦牟尼坐像。西侧的石窟,空无一物,惟东侧的石窟保存有珍贵壁画和藻井。洞壁四周绘满大小不同的佛像,约70多幅。洞窟顶部藻井为一莲花,四周各绘有高50厘米的坐佛。内一坐佛,身披以方格形图案组成的袈裟,由宝蓝和赭石色相间绘成。这种服饰为早期壁画所仅有。后室绘有一立佛画像,上身袒露,下半身为绿、蓝、红三色相间的横纹所绘成,在佛教画像中颇为罕见。据初步考证,洞窟开凿年代在东汉末至三国时期。是中国西部地区保存下来的最古的一处洞窟,也是古代疏勒地区仅存的一处佛教遗迹,异常珍贵。


猜你喜欢

  • 辱孤山

    在今内蒙古武川县西北。一说在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南。《魏书·太宗纪》: 泰常四年 (419),太宗拓拔嗣 “西巡至云中,逾北道,北猎野马于辱孤山”。古山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东南

  • 方斗山

    即今四川东部长江南岸万县至丰都间之大山。清道光《石砫厅新志》卷1:“大山坪障蔽北境。东西绵亘五百里。青翠插空,厅城直北倚天峰(一名方斗山)为最高处,常有积雪。”在重庆市东南部、长江右岸。北起奉节县断头

  • 牛口渚

    在今河南荥阳市北牛口峪。《资治通鉴》:唐武德四年(621),李世民大破窦建德军于板渚,“建德中槊,窜匿于牛口渚”,被擒。在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北、古黄河南岸。《资治通鉴》:唐武德四年(621年)窦建德与李

  • 内兴安岭

    黑龙江省北部山脉的总称。曰内者,对外兴安岭(今俄罗斯斯塔诺夫山脉)而言。大致分三大支:西为大兴安岭,北为伊勒呼里山,东为小兴安岭。清西清《黑龙江外记》卷1:“黑龙江省山为北障,山之大者曰内、外兴安岭。

  • 策勒县

    1929年置,属新疆省。治所即今新疆策勒县。策勒旧又作齐尔拉。清乾隆 《西域同文志》卷3: 齐尔拉,“回语,引水入境也。旧对音为齐喇”。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南邻西

  • 蒙舍池

    在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西。唐樊绰《蛮书》 卷5: 蒙舍川 “又有大池,周回数十里,多鱼及菱芡之属”。唐代由阳江曲回圩积为湖,称蒙舍池。今已不存。

  • 木辘

    俗称木辘司。即今四川道孚县南木茹乡。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置木辘土百户。

  • 承恩镇

    金置,属修武县。在今河南焦作市东南。《方舆纪要》 卷49修武县: 承恩镇 “在县西三十五里。又县西二十里有待至镇,皆以武王伐纣时所经而名之也”。

  • 朗噶孜

    即浪噶子。今西藏浪卡子县。清松筠《丁已秋阅吟·朗噶孜》 诗注: “朗噶孜本名那噶尔孜。”见“浪卡子县”。

  • 升平社学旧址

    在今广东广州市区西北石井镇。社址布局为三路三进的祠堂式建筑。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三元里平英团抗英斗争胜利后,次年把升平社学改组为联合附近各乡共同反对外国侵略的爱国武装组织。1959年重修旧址。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