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万春县

万春县

①隋仁寿三年(603)改废温江县置,属益州。治所即今四川温江县。大业二年(606)废入郫县。唐武德三年(620)复置,贞观元年(627)改为温江县。

②唐武德三年(620)析江津县置,属渝州。治所即今四川永川市南朱沱镇。五年(622)改为万寿县。

③唐武德五年(622)置,属泰州。治所在今山西河津市东北。贞观十七年(643)废。


古县名。(1)隋仁寿初析郫县置,治今四川省郫县。属蜀郡。后废。唐初复置,贞观元年(627年)改温江县。(2)唐武德三年(620年)析江津县置,治今重庆永川市南朱沱镇。属渝州。五年改万寿县。(3)唐武德五年(622年)析龙门县置,治今山西省河津市东北。属泰州。贞观十七年(643年)废入龙门县。北周时,为与北齐分界处。《周书·韦孝宽传》:建德四年(575年),孝宽向武帝陈平齐三策,言“三鵶以北,万春以南,广事屯田,预为贮积”,即此。


猜你喜欢

  • 邻水镇

    北宋置,属邻水县。在今四川邻水县北二十里。

  • 英额岭

    在今吉林龙井市西北、和龙县北界上,为长白山脉东支。清光绪 《吉林通志》 卷19: “英莪,(满语) 野葡萄也。与英额同。”满语意为“长李子的山”。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龙井、和龙三县市交界处。

  • 永康堡

    又名五百户堡。明置,属宁夏中卫。即今宁夏中卫县东南黄河南岸永康乡。后废。

  • 喀提里什

    在今新疆和田县东北塔瓦库勒乡北。《清一统志·和阗》: 喀提里什 “在额克里雅尔北七十里,和阗城东北三百三十里。玉陇哈什河经其东,哈喇哈什河经其西,会于其北为和阗河”。

  • 八叠岭

    在今江西修水县东南,与宜丰县互界。《清一统志·南昌府二》:八叠岭巡司“在义宁州南八叠岭。明正统四年置巡司,后废。本朝雍正四年复置”。

  • 东陵县

    ①唐贞观五年(631)置,属羁縻麟州。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东境。后废。②唐置,属羁縻充州。治所在今贵州镇远县西北。后废。古县名。唐置,治今贵州省镇远县西北。属充州。后废。

  • 一帆河

    在今江苏涟水县东北五十里。《方舆纪要》卷22安东县:一帆河“南接东涟,北通海州,东北遏蛮、白阳等河,凡十余道,皆西接官河,东入一帆河, 以达于海”。

  • 湄城

    亦作郿城。即今安徽淮南市东永平岗。《水经·淮水注》: 淮水“又东径梁城,临侧淮川,川左有湄城”。《梁书·武帝纪》: 普通五年 (524) 十月,伐魏,“定远将军太守曹世宗破曲阳城。甲辰,又克秦墟。魏郿

  • 路山

    又名唐纠山。在今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东北。《汉书·地理志》 零陵郡都梁: “路山,资水所出。” 《水经·资水注》: “资水出武陵郡无阳县界唐纠山,盖路山之别名也。”

  • 红心堤

    在今天津市宁河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1宝坻县:红心堤,“《志》云:在县东南二百里,逼近海口。相传秦始皇所筑,潮水虽满而堤不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