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七里涧

七里涧

①在今河北井陉县北。《方舆纪要》卷14井陉县:七里涧“在县(今城关镇)东北,诸山溪之水在县北境者,皆汇流于此,南入绵蔓河,霖潦暴作,行路皆绝”。

②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东受谷水,东流至今偃师市西复入谷水。《晋书·陆机传》:太安二年(303),陆机与长沙王乂战于鹿苑,“机军大败,赴七里涧而死者积焉,水为之不流”。即此。

③又名七里谷、曹阳墟。在今河南陕县西南。《水经·河水注》:“河水又东得七里涧,涧在陕城西七里,故因名焉。其水自南山通河,亦谓之曹阳坑。”

④又名七里关。在今湖南常德市北七里万金村。《南史·沈约传》:“时贼党郭亮之招集蛮、晋,屯据武陵,武陵太守王镇恶出奔。林子率军讨之,斩亮之于七里涧而纳镇恶。”后因设关于此。


(1)在今河北省井陉县东北。县境北部诸山溪之水皆汇于此涧,向南注入绵蔓河。上有石桥,为往来通道。(2)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汉晋洛阳故城东。古谷水绕洛阳故城,北折南至城东建春门外,屈而东出为七里涧,至鸿池陂东与陂水合,见《水经注·穀水》、《洛阳伽蓝记》。《晋书·武帝纪》:西晋泰始十年(274年)立城东七里涧。太安二年(303年),陆机率兵进逼洛阳,长沙王司马乂拒破之于此。后堙。


猜你喜欢

  • 丹溪

    即今四川重庆市巴南区东北木洞小河。《舆地纪胜》卷175重庆府:丹溪“在府东南二百八十里。源出涅婆山,水色如丹,因名”。《方舆纪要》卷69重庆府巴县:丹溪在“府东南二十八里。从群山中流出,水色如丹”。《

  • 东阳峡

    即温泉峡。在今四川重庆市西北北碚与东阳镇之间嘉陵江中。唐陈子昂有《入东阳峡与李明府舟前后不相及》、《合州津口别弟至东阳峡步趋不及》诗。

  • 浦口

    ①浦子口简称。即今江苏南京市西北浦口镇。②即涌口。在今湖北洪湖市境长江北岸。《宋书·刘道规传》: 东晋义熙六年 (410),讨桓谦,“水陆齐进,谦大败,单舸走,欲下就 (荀) 林,追斩之。还至浦口,林

  • 清漓石壁

    在今广西阳朔县北五十里漓江边画山。清阮元多次来此,作 “清漓石壁图歌”,在山壁上刻“清漓石壁图”。

  • 汲郡

    西晋泰始二年(266)置,属司州。治所在汲县(今河南卫辉市西南二十里)。辖境相当今河南新乡、卫辉、辉县、林州、淇县等市县地。西晋末废。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复置,属相州。治所在枋头(今浚县西南淇门渡

  • 周坊

    即今江西贵溪县西北周坊乡。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11: 贵溪县西有周坊。

  • 京口埭

    在今江苏镇江市北江南河入江口。《新唐书·地理志》 丹徒县: “开元二十二年,刺史齐澣以州北隔江,舟行绕瓜步,回远六十里,多风涛,乃于京口埭下直趋渡江二十里开伊娄河。”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江南河入江口。用

  • 枣阳军

    南宋绍兴十二年 (1142) 升枣阳县置,治所即今湖北枣阳市。元降为枣阳县。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升枣阳县置,治今湖北省枣阳市。属京西南路。元废,仍为县。

  • 北楼

    在今安徽宣州市。《明一统志》卷15宁国府:北楼“在府治北。南齐守谢朓建。唐李白诗: ‘江城如画里, 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 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咸通中,刺史

  • 登州府

    明洪武九年(1376) 升登州置,属山东省。治所在蓬莱县 (今山东蓬莱市)。辖今山东龙口、招远、莱西、海阳等市县以东地。1913年废。明洪武九年(1376年)升登州置,治蓬莱县(今山东蓬莱市)。辖境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