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韫椟而藏”。明·何景明《七述》:“有应世之大人……处则~,韬曜含光。”
唐白居易《双鹦鹉》诗:“郑牛识字吾常叹,丁鹤能歌尔亦知。”自注:“谚云:郑玄家牛触墙成八字。”后遂以“郑牛识字”谓郑玄学识渊博以致家畜都能识字。形容家风儒雅,影响深远。【典源】 唐·白居易《双鹦鹉》诗
同“泛槎”。清王夫之《与唐须竹夜话》诗之二:“偶觉空群马,人疑泛月船。”
《左传.襄公三年》:“晋侯之弟扬干乱其行于曲梁,魏绛戮其仆。”春秋时,晋侯之弟扬干在鸡泽会盟时,带兵无方,乱了兵车之军容行阵,时魏绛为中军司马杀了扬干的御车夫,表示对他的惩做。后因用为严肃法纪的典故。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又《诗经.召南.何彼襛矣》:“何彼裱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襛,后世诗文中常作“秾”,繁盛之意。《桃夭》诗中以盛开的桃花,
东汉刘表子琦,不容于后母。他问计于诸葛亮,亮不肯说。两人共登楼后,他命令去梯,对亮说:“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而入吾耳,可以言未?”亮劝他出居外地。事见《后汉书.刘表传》。后因指极其机密的
见“冰肌玉骨”。宋·苏轼《减字木兰花·赠润守许仲途且以郑容落藉高莹从良为句首》:“高山白早,~那解老。”
《宋书.符瑞下》:“西王母,舜时来献白环、白琯。”按:此事又见今本《竹书纪年》“舜九年”。据传闻,虞舜当政时,西王母曾献白环。唐.杜甫《洗兵马》:“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此处引西王母来朝的
《旧唐书.屈突通传》:“时人语曰:‘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屈突通为官刚严,人皆忌惮,故宁服食三斗辛味之葱,不愿遭遇屈突通。后用为咏忍受辛辣之苦的典故。宋.陈与义《别岳州》:“朝食三斗葱,暮饮三斗
源见“黄耳传书”。谓传递书信。宋钱惟演《与客启明》诗:“梦欲成鱼通夕去,书曾凭犬隔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