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默先烹
源见“木雁”。喻无才者先被弃。唐白居易《岁暮》诗:“膏明自爇缘多事,雁默先烹为不才。”
主谓 比喻无能者先被遗弃。语本《庄子·山木》:“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唐·白居易《岁暮》:“膏明自爇缘多事,~为不才。”也作“烹不能鸣”。
【典源】《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何事食木鱼,烹不能鸣固其理。”
〔雁默先烹〕 唐·白居易《岁暮》:“膏明自缘多事, 雁默先烹为不才。”〔雁能鸣〕 宋·刘筠《鹤》:“养气自怜鸡善胜,全身却许雁能鸣。”
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
【今译】 庄子在山中行走,看到一棵大树,枝叶繁茂,可是伐木人停在树旁并不砍伐。问他原因,伐木人说:“这棵树没什么可用之材。”庄子说:“这树由于不成材而能活得长久。”庄子出山,住在朋友家里。朋友非常高兴,让小僮杀雁来款待他。小僮问道:“有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雁?”主人说:“杀那只不能叫的。”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天山中大树因不成材而得以长久,现在主人的雁却因不能叫而被杀,先生您如何处世呢?”庄子笑着回答:“我将处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乎妥当。但还不行,所以仍不免为忧患所累。”
【释义】 后以此典表现中庸消极、全身远害的处世之道。
【典形】 悲虚雁、不材木、不鸣烹、木雁、能鸣雁、烹不能鸣、雁默先烹、雁能鸣、能鸣分。
【示例】
〔悲虚雁〕 唐·李商隐《寄太原卢司空》:“庄叟悲虚雁,终童漫识鼮。”
〔不材木〕 宋·苏轼《宥老楮》:“胡为寻丈地,养此不材木。”
〔不鸣烹〕 宋·陆游 《书意》:“一鸣辄斥不鸣烹,祸福元知未易评。”
〔木雁〕 唐·刘禹锡《酬乐天醉后狂吟》:“处身于木雁,任世变桑田。”
〔能鸣雁〕 唐· 陈子昂 《宿襄河驿浦》:“不及能鸣雁,徒思海上鸥。”
〔烹不能鸣〕 宋·苏轼《椶笋》:“问君
【词语雁默先烹】 成语:雁默先烹汉语词典:雁默先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