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随珠弹雀

随珠弹雀

亦作“明珠弹雀”,比喻做事不知衡量轻重,因而得不偿失。庄子认为,大道的精华是用以自身修养,它的残余部分则应用以治理国家和天下。由此看来,建树帝王那样的功业,只是得道的人可干可不干的小事,并不能用它来保护自己的生命和健康!而当今怀有世俗之见的那些身分高贵的人,往往冒着危害身体和性命的危险去追名逐利,实在可悲!如果现在有人用名贵的随侯之珠作弹丸,去弹击高飞千仞的麻雀,世人一定会笑话他。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付出代价太大而收获微薄啊!更何况一个人的生命远非随侯之珠所能相比的。

【出典】:

庄子·让王》:“故曰:‘道之真以治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治天下。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也。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以殉物,岂不悲哉!凡圣人之动作也,必察其所以之与其所以为。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夫生者岂特随侯之重哉!’”

【例句】:

唐·房玄龄《晋书·苻坚载记》:“未有动天下之众而为一城者,所谓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也。”


见“隋珠弹雀”。《初学记》卷19引汉·张子并《讥青衣赋》:“~,堂溪刈葵。”


【典源】《庄子·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今译】 《庄子》 中讲,如果有人用随侯之珠做弹丸去弹射高飞千仞的鸟雀,必然会成为笑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所使用的是贵重之物,而要获得的却是轻贱的。参见《随侯蛇珠》。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轻重失当,得不偿失。

【典形】 明珠弹飞鸟、千仞弹珠、随珠弹雀、弹飞翼、弹雀、弹鹊、弹随、珠抵鹊、明珠弹丸、随珠弹、弹随珠。

【示例】

〔明珠弹飞鸟〕 宋·陆游《和陈鲁山》之六:“捐身易富贵,明珠弹飞鸟。”

〔千仞弹珠〕 唐·骆宾王《久戍城有怀京邑》:“九微光贲玉,千仞忽弹珠。”

〔随珠弹雀〕 清·秋瑾《杂咏》:“随珠弹雀总辛酸,蜮箭伺人感百端。”

〔弹雀〕 宋·黄庭坚 《被褐怀珠玉》:“弹雀轻千仞,连城买一双。”

〔弹鹊〕 清·王夫之 《示从游诸子》:“诸君怀玉空弹鹊,老汉直钩尽钓鱼。”

〔弹随〕 唐·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弹随空被笑,献楚自多伤。”

〔珠抵鹊〕 清·黄遵宪《九姓渔船曲》:“张罗得鸟虽有缘,将珠抵鹊宁非误?”


【词语随珠弹雀】  成语:随珠弹雀汉语词典:随珠弹雀

猜你喜欢

  • 移情

    变易人的情志。旧题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水仙操》:“伯牙学鼓琴于成连先生,三年不成;至于精神寂寞,情志专一,尚未能也。成连云:‘吾师子春,今在东海中,能移人情。’乃与伯牙俱往,至蓬莱山,留宿伯牙曰:

  •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诗经.王风.采葛》:“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三秋:三个秋天,指三年的时间)。”朱熹集注:“言思念之深,未久而似久也。”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日也。设言三春,三夏,其义亦同

  • 居安资深

    《孟子.离娄下》:“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朱熹集注:“自得于己,则所以处之者安固而不摇,处之安固,则所藉者深

  • 荆棘铜驼

    《晋书.索靖传》:“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按,汉铸铜驼两座,置洛阳宫门外。后以“荆棘铜驼”慨叹山河残破,世乱荒凉。宋陆游《醉题》诗:“只愁又踏河关路,

  • 飘藩坠溷

    同“飘樊落溷”。清王韬《淞隐漫录.三十六鸳鸯谱中》:“韵兰,未识其人,似以良家而误堕风尘者。飞絮落花,飘藩坠溷,亦殊可惜已!”见“飘茵堕溷”。清·王韬《淞隐漫录·三十六鸳鸯谱中》:“韵兰,未识其人,似

  • 压头薪

    源见“后来居上”。喻指新进之士后来居上。感叹官阶提升艰难。清唐孙华《同年王令诒至山中坐谈有感》诗:“宦味难期到尾蔗,官阶犹有压头薪。”

  • 阿童水中龙

    《晋书.羊祜传》:“又时吴有童谣曰:‘阿童复阿童,衔刀浮渡江。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祜闻之曰:‘此必水军有功,但当思应其名者耳。’会益州刺史王濬征为大司农,祜知其可任,濬又小字阿童,因表留濬监益州

  • 攀鸿

    汉王褒《四子讲德论》:“附骥尾则涉千里,攀鸿翮则翔四海。”因以“攀鸿”喻志向远大。宋秦观《贺苏礼部启》:“叹刻鹄之未成,念攀鸿而何敢。”【词语攀鸿】   汉语大词典:攀鸿

  • 朱云节

    源见“朱云折槛”。指刚正不阿之节操。元迺贤《投赠赵祭酒二十韵》:“谏垣屡赏朱云节,宣室重陈贾谊辞。”

  • 随厮养

    《史记.张耳陈余传》:赵王武臣为燕军所囚,十余使者去燕,均被杀。一厮养卒主动赴燕军,游说燕将。指出张耳、陈余“‘此两人名为求赵王,实欲燕杀之,此两人分赵自立。夫以一赵尚易燕,况以两贤王左提右挈,而责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