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闻韶忘味

闻韶忘味

《韶(sháo勺)》:虞舜乐名。此典指孔子听到《韶》乐歌颂舜能继尧德之美好,他都忘记吃肉味道。后以此典比喻音乐悦耳,令人忘情;也比喻恭听帝王之乐。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子为古代对男子尊称。他是鲁国(zōu邹)邑(今山东曲阜东南邹城)人。先世是宋国贵族。孔子初为鲁国委吏(管粮仓)、乘田(管畜牧)、司空(管工程)之官。后周游列国,聚徒讲学。他曾任鲁国司寇(掌刑狱、纠察)并行摄相事(代理宰相职务)。相传他先后有弟子三千人,其中著名有七十二人。孔子主要言行由门徒记载,编成《论语》一书,计二十篇。他曾改订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孔子是春秋末期杰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创始人。 当初,孔子曾到齐国,当高昭子(名张,齐国贵族。齐景公病危时,嘱托他立少子为太子)家臣(春秋时各国卿大夫之臣属、幕僚),想以此通过关系接触齐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时齐国君)。他与齐国太师(乐官)谈论音乐,听到《韶》乐歌颂舜能继尧德之美好,就学习起来,有三个月忘记吃肉味道,齐国人非常称赞他。此典又作“适齐忘味”、“听咸韶”、“宣尼忘味”、“忘味”、“三月忘味”、“闻韶”、“忘肉”。

【出典】:

史记》卷47《孔子世家》1910、1911页:“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例句】:

北周·庾信《贺新乐表》:“聘鲁请观,理当见其盛德;适齐忘味,定是知其尽美。” 唐·卢照邻《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入其门者,披烟雾于九天;闻其音者,听咸韶于三月。” 唐·元稹《箫韶九成赋》:“故季札聆音而感深,宣尼忘味于耳盈。” 唐·张鷟《游仙窟》:“一时忘味,孔丘留滞不虚;三日绕梁,韩娥余音是实。” 宋·苏轼《山村五绝》之三:“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 宋·黄庭坚《次韵答尧民》:“譬如闻韶耳,三月忘味叹。” 宋·陆游《病思》之四:“本自入山缘服玉,不应忘味待闻韶。” 金·元好问《继遇轩和党承旨》之二:“大雅久不作,闻韶信忘肉。”


【典源】 《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注: 周曰:“孔子在齐,闻习韶乐之盛美,故忽忘于肉味。”《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今译】孔子到齐国,听到虞舜时的韶乐后,三月尝不出肉味来,他说:“想不到音乐竟有这么高的境界,这么大的力量啊。”

【释义】后以此典形容音乐高妙,令人忘情; 也用以指恭听帝王之乐。

【典形】 三月忘味、适齐忘味、听咸韶、忘肉、忘味、闻韶、闻韶忘味、宣尼忘味、三月忘肉味、忘味三月、在齐闻韶、忘肉味。

【示例】

〔三月忘味〕 宋·黄庭坚《次韵答尧民》:“譬如闻韶耳,三月忘味叹。”

〔适齐忘味〕 北周·庾信《贺新乐表》:“聘鲁请观,理当见其盛德; 适齐忘味,定是知其尽美。”

〔听咸韶〕 唐·卢照邻《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入其门者,披烟雾于九天; 闻其音者,听咸韶于三月。”

〔忘肉〕 金·元好问《继遇轩和党承旨》之二:“大雅久不作,闻韶信忘肉。”

〔忘味〕 唐·张鷟《游仙窟》:“一时忘味,孔丘留滞不虚; 三日绕梁,韩娥余音是实。”

〔闻韶〕 宋·陆游《病思》之四:“本自入山缘服玉,不应忘味待闻韶。”

〔闻韶忘味〕 宋·苏轼《山村五绝》之三:“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

〔宣尼忘味〕 唐·元稹《箫韶九成赋》:“故季札聆音而感深,宣尼忘味于耳盈。”


猜你喜欢

  • 金银气

    《史记.天官书》:“大水处,败军场,破国之虚,下有积钱,金宝之上,皆有气,不可不察。”《地镜图》:“凡观金玉宝剑铜铁,皆以辛之日,待雨止,明日平旦,亦黄昏夜半观之,所见光白者玉也,赤者金,黄者铜,黑者

  • 汝南鸡

    《乐府诗集》卷八十三《鸡鸣歌》:“东方欲明星烂烂,汝南晨鸡登坛唤。”题解引《晋太康地记》:“后汉固始、鲖阳、公安、细阳四县卫士习此曲,于阙下歌之,今鸡鸣歌是也。然则此歌盖汉歌也。”《乐府诗集》中《鸡鸣

  • 衣绣昼行

    《三国志.魏书.张既传》:“张既字德容,冯翊高陵人也。……魏国既建,为尚书,出为雍州刺史。太祖谓既曰:‘还君本州,可谓衣绣昼行矣。’”曹操对张既说光荣返乡,光彩荣耀外现,恰如“衣绣昼行”。后因以“衣绣

  • 攀槛

    同“朱云折槛”。清黄遵宪《京乱补述》诗之五:“裂麻要帝诺,攀槛碎臣头。”【词语攀槛】   汉语大词典:攀槛

  • 松西指

    唐.刘肃《大唐新语》:“玄奘法师,西域取经,以手摩灵巖寺松树,曰:‘吾西去,汝可西长,若吾归,即东向,使吾弟子知之。’及去,其枝年年西指,长数丈。一年,忽东向。弟子曰:‘吾师归矣。’乃迎之,果至,后号

  • 鹢舟

    源见“文鹢”。指船头画有鹢鸟图像的船。亦泛指船。《晋书.张协传》:“乘鹢舟兮为水嬉,临芳洲兮拔灵芝。”唐李商隐《南潭上宴集以疾后至因而抒情》诗:“鹢舟萦远岸,鱼钥启重关。”【词语鹢舟】   汉语大词典

  • 邹鲁

    《庄子.天地》:“其在《诗》、《书》、《礼》、《乐》者,邹 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邹,孟子故乡;鲁,孔子故乡。后因以“邹鲁”指文化昌盛之地,礼义之邦。北周庾信《哀江南赋》:“里为冠盖,门成邹

  • 拘墟之见

    借指肤浅的见解。清唐梦赉《<聊斋志异>序》: “凡为余所习知者,十之三四,最足以破小儒拘墟之见,而与夏虫语冰也。” 参见:○井底之蛙见“井蛙之见”。清·唐梦赉《〈聊斋志异〉序》:“凡为余所

  • 冶长缧绁

    泛指蒙冤被囚。唐毛明素《与琳法师》诗: “冶长倦缧绁,韩安叹死灰。” 参见:○公冶罪

  • 十雨五风

    同“五风十雨”。前蜀杜光庭《画五岳诸神醮词》:“上扶邦国,傍祐黎元。调十雨五风以登稼穑,普九州六合以致雍熙。”并列 十天下一场雨,五天刮一次风,形容风调雨顺。前蜀·杜光庭《画五岳诸神醮词》:“调~以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