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釜底抽薪

釜底抽薪

源见“扬汤止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明戚元佐《议处宗藩疏》:“谚云: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叶圣陶《城中》:“这当然可以,可以。不过,根本的对付方法,还在釜底抽薪。”


偏正 釜,锅。薪,柴草。从锅底下抽掉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语本《吕氏春秋·数尽》:“夫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李国文《花园街五号》:“‘啊?’丁晓想不到对方来了个~,怔住了。”△用于解决问题方面。→斩草除根赶尽杀绝 ↔扬汤止沸 抱薪救火。


解释釜:古代做饭的炊具,盛行于汉代,相当于现代的锅。薪柴火。把锅底的柴火去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出处汉书·枚乘传》:“欲汤之(cānɡ,凉),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

枚乘是西汉著名的文学家,江苏淮阴人,曾经做过吴王刘濞掌管诏策文书的郎中官。枚乘在刘濞发动七国叛乱前,曾上书谏阻他起兵,叛乱中,又劝谏他罢兵,吴王均不听从。后来,吴王的叛乱被平定,而枚乘也由此出名。

在谏阻吴王刘濞叛乱的奏疏中,枚乘说:“有个人害怕自己的影子,讨厌自己的脚印,但是他反倒倒退着走,这样一来脚印更加多而影子也更加明显。他不知道依傍着阴处停驻不动,就会没有影子和脚印。要想不让别人听道,不如自己不说;要想不让别人知道,不如自己不做。想让热水变凉,假如一个人在烧火加热,即使有一百个人从锅里舀起开水再倒回去,以制止水的沸滚而让它变凉,也没有用,还不如停柴止火有效果。不懂得从那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只在细枝末节处考虑,就根本没有用处。”又说:“种植和养殖这样的事情,虽然一时半会儿看不见种养的对象变高变大,但它总有变高变大的时候;积累美好的道德和品行,虽然一时半会儿看不见它的好处,但总有有用的时候;背弃信义和道理,虽然一时半会儿看不见它的坏处,但总有让您灭亡的时候。我希望大王您三思而后行,这些都是千百年都不变的道理啊。”吴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枚乘就离开他,去了梁国。

近义抽薪止沸

反义扬汤止沸

例句

仅用单一的治安管理手段来治理市场,是扬汤止沸;用经济手段开发市场,建立有序的经济秩序,才能起到釜底抽薪的效果。


【词语釜底抽薪】  成语:釜底抽薪汉语词典:釜底抽薪

猜你喜欢

  • 暗度金针

    源见“金针”。喻暗中给人传授某种诀窍。清 杨潮观《汲长孺矫诏发仓》:“挑动的书生迂阔代人劳,怎知俺暗度金针个中巧。”述宾 比喻暗中行事。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法使道:‘日本政府也曾愿入协约

  • 莼羹鲈脍

    莼:莼菜,可食。羹:汤。鲈:鲈鱼。脍:切得很细的肉。莼菜羹和鲈鱼片,都是南方风味的菜。比喻思念故乡。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今江苏苏州市)人。有清才,善属文,但为人放纵不拘,不告诉家人自行到洛阳为大司马

  • 牛腹书

    《史记.封禅书》:“乃为帛书以饭牛,详不知,言曰此牛腹中有奇。杀视得书,书言甚怪,天子识其手书,问其人,果是伪书。”汉武帝十分迷信齐人少翁,相信他能请来天神,不料一年多也没有天神降临。少翁就用写过字的

  • 腾蛟起凤

    唐.王勃《滕王阁序》:“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腾蛟起凤”:蛟龙腾空,凤凰起舞。原指孟学士的文章写得华美流动。后用以比喻才华出众,就如同蛟龙腾跃,凤凰翩翩起飞一般。明.冯惟

  • 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

    惟:只有。一作“唯”。辟:君主。指天子或诸侯。玉食:美食。 只有君主才有权给人以幸福,只有君主才有权给人以惩罚,只有君主才能享受美好的食物。 旧时强调君权至高无尚。语出《书.洪范》:“惟辟作福,惟

  • 邪魔歪道

    指不正当的言行或途径。孔厥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一回:“邪魔歪道弄来的东西,咱不稀罕!”杨朔《三千里江山》第一段:“姚大婶生怕闺女看些邪魔歪道的小唱本。”见“邪魔外道”。杨朔《三千里江山》:“姚大婶

  • 许家拔宅

    源见“拔宅上升”。原指传说中许真君修炼得道成仙。借喻登科及第,举家进京。明屠隆《綵毫记.祖饯都门》:“木羊上天,茅龙着鞭,许家拔宅成仙眷。”

  • 顽砖不成镜

    源见“磨砖成镜”。比喻不具备条件的事不可能做成。清钱谦益《书破山刻石屋珙禅师语录后》诗:“顽砖不成镜,焦芽难种谷。”

  • 孟嘉落帽

    形容才子文思敏捷,举止洒脱。孟嘉,字万年,江夏(今河南信阳市东北)人。少时即已知名,为桓温参军。很受器重。桓温在龙山设宴,手下僚属将佐毕至,此时,一阵风吹落了孟嘉的帽子,他竟没有觉察。桓温让左右的人不

  • 亡国之声

    同“亡国之音”。《孔子家语.辨乐解》:“今也匹夫之徒,曾无意于先王之制,而习亡国之声,岂能保其六七尺之体哉!”偏正 淫靡的音乐。《韩非子·十过》:“此~不可遂也……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