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鹿走姑苏台”。表示国家败亡,宫殿荒废。唐朱敬则《陈后主论》:“嗟乎!龙盘虎踞之地,露草沾衣。”
各人都有自己干得了和干不了的事。 表示人的才具有限,不能事事兼通。语出《左传.定公五年》:“王使由于城麇,复命。子西问高厚焉,弗知。子西曰:‘不能,如辞。城不知高厚,小大何知?’对曰:‘人各有能有不
比喻玩弄手法,暗中以假冒真,或偷换事物的内容。《红楼梦》第九十七回:“偏偏凤姐想出一条偷梁换柱之计,自己也不好过潇湘馆来,竟未能少尽姊妹之情,真真可怜可叹!”这里的“偷梁换柱”指王熙凤乘宝玉神志不清之
源见“方寸地”。形容心灰意沮。唐白居易《病中五绝句》之二:“方寸成灰鬓如丝,假如强健亦何为。”
亦作“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而死,不愿苟全性命。《北齐书.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刘绍棠《花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无耻苟活,生不如
源见“于公高门”。指显贵者所乘的驾四马的高盖车。常表示地位显赫。宋黄庭坚《送谢公定作竟陵主簿》诗:“汉滨耆旧今谁在?驷马高盖徒纷纷。”见“驷马高车”。《南史·隐逸传上·渔父》:“吾闻黄金白璧,重利也;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良价传》:“师曰:‘苦哉,苦哉,今时人例皆如是,只是认得驴前马后将为自己,佛法平沈此之是也。’”驴前马后人,旧时本指官员出行侍从于前后的衙役差卒。后以“驴前马后”多指奔走前后,
《左传.昭公六年》:“锥刀之末,将尽争之。”末:尖儿。“锥刀之末”比喻微小的利益。后因以“锥刀之末”为微小利益的典故。唐.李延寿《南史.任昉传》:“竞毛羽之轻,趋锥刀之末。”《明史.齐之鸾传》:“陛下
源见“龟畴”。指作为帝王受命的吉兆。唐卢照邻《〈乐府杂诗〉序》:“君升堂入室,践龟字以长驱;藏翼蓄鳞,展龙图以高视。”【词语龟字】 汉语大词典:龟字
《庄子.徐无鬼》载:传说黄帝欲赴具茨山,见大隗神。行至襄城原野,迷路。适遇牧马童子,问之。童子对答如流。黄帝赞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后遂以“襄野”借指受帝王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