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衣钵相传

衣钵相传

衣指佛教僧尼的袈裟,钵指僧尼的食器。中国佛教禅宗的师徒传授便是以这两种物品为表征的,因此称为“衣钵相传”,后泛指师徒之间的继承关系。出自菩提达摩的事迹。菩提达摩(?-528或536年),相传为南天竺人。中国佛教禅宗的创始人。南朝宋末泛海到广州,又往北魏洛阳。后住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进行禅修。后遇慧可,授以《楞伽经》四卷。慧可承受了他的心法和衣钵,成为禅宗二祖。以后这套衣钵便成为禅宗门中继承关系的主要信物。

【出典】:

旧唐书》卷191《神秀传》5109页:“昔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云自释伽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

【例句】:

清·李汝珍《镜花缘》60回:“世上既有‘缠足大仙’,自然该有‘赤足小仙’,这是衣钵相传,亦非偶然。” 清·佚名《仙侠五花剑》11回:“他娘知道她将来是个胜于其母的俏女,便从她垂髫的时候,把自家的衣钵一一传授于她,十三岁学得琵琶,就有人不惜重金梳栊而去。”


主谓 衣,指僧尼穿的袈裟;钵,指僧尼化缘的盛具。中国佛教禅宗师父将道法传授给徒弟时,常常行授予衣钵的仪式。语本《旧唐书·神秀传》:昔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妙法,云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后泛指师徒间思想、学术、技艺等方面的继承。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其所以~,为希学之正统者,盖有由也。”△现多用于学说、技术的师徒传授。


【词语衣钵相传】  成语:衣钵相传汉语词典:衣钵相传

猜你喜欢

  • 王佐才

    《汉书.董仲舒传赞》:“刘向称‘董仲舒有三佐之材,虽伊、吕亡以加,管、晏之属,伯者之佐,殆不及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才也。’”王佐才,也称“王佐材”,意

  • 敲碎琼壶

    同“唾壶击缺”。宋 赵功可《氐州第一.次韵送春》词:“听西河,人唱罢,何堪把,江南重赋。敲碎琼壶,又前村,数声钟鼓。”

  • 虎视眈眈

    形容心怀不良,伺机攫取。晋潘岳《关中诗》: “虎视眈眈,威彼好畤。” ●《易·颐》:“六四,颠颐,吉; 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 六四: 《易》爻题。眈眈: 专一注视之状。逐逐: 接连不绝。“六四

  • 柏马

    唐韩愈《招杨之罘》诗:“柏生两石间,万岁终不大。野马不识人,难以驾车盖。柏移就平地,马羁入厩中。马思自由悲,柏有伤根容。伤根柏不死,千丈日以至。马悲罢远乐,振迅矜鞍辔……之罘别我去,计出柏马下。”杨之

  • 向若而叹

    源见“望洋兴叹”。喻看到对方伟大而感叹自己渺小。清钱谦益《汲古阁毛氏新刻十七史序》:“然后乃知夫割剥全史、方隅自命者,未有不望崖而返、向若而叹者也。”偏正 对着海神而感叹。比喻对着高明者自叹不如。《庄

  • 不卖卢龙

    《三国志.魏书.田畴传》:田畴字子泰,右北平无终人。曹操北征乌丸,田畴以司空户曹掾随军,建议偷越卢龙口出击并亲为向导,有功,封亭侯,不受,曰:“岂可卖卢龙之塞,以易赏禄哉?”三国魏.田畴跟随曹操北征乌

  • 唯命是从

    亦作“唯命是听”。原指执行命令,不敢违反。后则泛指跟在他人后面,叫怎样就怎样的种种表现。公元前597年,楚庄王以郑国背盟向晋而率师伐郑。三个月后,攻克郑国国都。郑襄公脱去上衣,牵着羊以迎接楚王,说,我

  • 一床锦被盖过

    意思是以美掩丑。请人包涵、遮饰之辞。清代赵翼《陔余丛考.成语.一床锦被盖过》:“《宋史》,郦琼素与王德不睦,会张浚以琼副德为都统制,琼惧谓德曰:‘向来事太尉不周,今日乞一床锦被盖过。’德不答,琼遂叛降

  • 回日三舍

    同“回天倒日”。晋郭璞《游仙诗》之四:“愧无鲁阳德,回日向三舍。”

  • 名成七步

    源见“七步成诗”。形容文思敏捷。《平山冷燕》八回:“故有时而名成七步,有时而倚马万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