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荷甑坠地,不顾而去”。甑(zèng),古代蒸食用炊具,类似蒸锅。破甑不顾,比喻事情已经发生,惋息也无济于事,引申为形容通达事理。郭泰(128-169年),字林宗,太原介休(今山西介休县)人,桓、
《魏书.崔浩传》:“又召新降高车渠帅(首领)数百人,赐酒食于前,世祖(即魏太武帝拓拔焘,庙号为世祖)指浩(字伯渊,学识渊博,北魏明元帝拓拔嗣时官博士祭酒,后被拓拔焘重用。他是汉族士族地主在拓拔政权中的
织绵:五彩丝织品。比喻妙辞佳句。窦滔之妻苏氏,名蕙,字若阑,始平(今陕西省兴平东南)人,善写文章。窦滔在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远离家乡,苏蕙非常想念他,作了一篇回文写在织锦上,并配以图画,赠给远方的窦滔。
源见“秉烛夜游”。谓珍惜良辰美景,共同欢游行乐。清王戬《秋日游白茅寺》诗:“及兹清夜游,无辞烛共秉。”
同“象寄译鞮”。《吕氏春秋.慎势》:“凡冠带之国,舟车之所通,不用象译狄鞮。”
《文选.嵇康〈养生论〉》:“且豆令人重,榆令人瞑;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李善注:“《博物志》云:‘食豆三年,则三重,行止难。’又曰:‘啖榆,则瞑不欲觉也。’”后以“榆瞑豆重”谓身懒神昏。
《世说新语.方正》:“王修龄(王胡之字)尝在东山,甚贫乏。陶胡奴(即陶范,小字胡奴,陶侃第十子,官光禄勋)为乌程令,送一船米遗之。却不肯取(却,推辞),直答语:‘王修龄若饥,自当就谢仁祖(谢尚字)索食
同“伯牙绝弦”。表示知音已去。《汉书.扬雄传下》:“是故钟期死,伯牙绝弦破琴而不肯与众鼓。”
源见“鸿都买第”。指卖官鬻爵以求财货。《南齐书.裴昭明传》:“下官忝为邦佐,不能光益上府,岂以鸿都之事仰累清风。”【词语鸿都之事】 成语:鸿都之事汉语大词典:鸿都之事
旧题晋.张华注《禽经》:“嶲周,子规也(按,即杜鹃)。”《注》:“夜啼达旦,血渍草木。”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杜鹃始阳相催而鸣。先鸣者吐血死。常有人山行,见一群寂然,聊学其声,便吐血死。初鸣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