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其人:指了解自己的人。 把书藏在名山里(以防遗失),并传给志同道合的人。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失,虽万被戮,岂有悔哉!”鲁迅《准风月谈.序的解放》:“一个人做一部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是封建时代的事,早已过去了。”后多引作〔藏之名山,传之同好〕。同好( ㄏㄠˋ hào ):志同道合的人。三国.蜀.诸葛亮《阴符经序》:“故圣人藏诸名山,传之同好,隐之金匮,恐小人窃而弄之。”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若吾志未果,吾道不行,则将采庶官之实录,辩时俗之得失,定仁义之衷,成一家之言。虽未能藏之于名山,将以传之于同好。”也单引〔藏之名山〕。明.臧懋循《元曲选前集.序》:“因为参伍校订,摘其佳者若干,以甲乙厘成十集,藏之名山,而传之通邑大都,必有赏音如元朗氏者。”清.朱彝尊《重锓〈裘司直诗集〉序》:“身后之名,显者或晦,司直藏之名山者,晦久而明。”鲁迅《呐喊.论睁了眼看》:“做诗不刻木板去藏之名山,却要随时发表,虽然很有流弊,但大概是难以杜绝的罢。”


并列 名山,著名的大山。其人,同道,即推崇自己的著作,能使著作广为流传的人。将著作收藏在著名的大山里,等以后传给同道的人。王国维《宋元戏曲史》12章:“其作剧也,非有~之意也。”△褒义。多指著作极有价值。也作“传之其人”。


【词语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成语: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汉语词典: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猜你喜欢

  • 却睡草

    汉.郭宪《洞冥记》三:“有五味草,初生味甘,花时味酸,食之使人不眠,名曰却睡草。未多国献此草。”据传说载记,有一种草名叫五味草,在不同的生长期味道不同,此草所含的某种成分,有兴奋精神的作用,故食之能使

  • 悲贾鵩

    源见“贾生赋鵩”。指恶耗或哀人之死。元戴良《哭汪遁斋二十韵》;“遗音悲贾鵩,绝笔叹姬麟。”

  • 东窗计

    源见“东窗事发”。谓谋害忠良的阴谋诡计。《剪灯新话.天台访隐录》:“建炎南渡多翻覆,泥马逃来御黄屋……东窗计就通和好,鄂王赐死蕲王老。”偏正 指谋害他人的阴谋诡计。明·瞿佑《剪灯新话·天台访隐录》:“

  • 长风破浪

    梁.沈约撰《宋书.宗悫传》:“悫(悫,音què)年少时,炳(宗炳,宗悫的叔父)问其所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南朝.宋.宗悫,南阳涅阳人(今河南镇平县南),少有大志,有一次叔父宗炳问他将来打

  • 彩衣拜舞

    同“彩衣娱亲”。清宋琬《题松鹤图为仲兄五寿》诗:“忆昔高堂无恙时,彩衣拜舞肩相次。”

  • 辨马之峰

    源见“吴练”。指泰山。唐骆宾王《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境接青畴,俯瞰获麟之野;山开翠屺,斜连辨马之峰。”

  • 斗南人

    同“北斗以南一人”。宋 陈禹义《送张迪功赴南京掾》诗:“诗成建安子,名到斗南人。”

  • 丽明

    《易.睽》:“说而丽乎明。”后以“丽明”指附丽于人之明德。刘师培《〈骈文读本〉序》:“不知说而丽明,物睽斯类,明不可息,冥升奚贞?”【词语丽明】   汉语大词典:丽明

  • 笔大如椽

    见“大笔如椽”。【词语笔大如椽】  成语:笔大如椽汉语大词典:笔大如椽

  • 毁室

    《诗经.豳风.鸱鸦》:“鸱鸮(音chī xiāo,猫头鹰之属)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猫头鹰性凶猛,常毁他鸟之巢。后用“毁室”为比喻国家残破覆亡的典故。《旧唐书.哀帝纪》:“虽萧屏之臣扼腕,岩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