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代称五十岁。北周王褒《太保吴武公尉迟纲碑铭》: “及年逾艾服,任隆台衮。”②泛指从政。《晋书·郑冲传》: “太傅艾服王事,六十余载。” ●《礼记·曲礼上》: “五十曰艾,服官政。” 艾(ai ):
形容人多。晏子出使楚国,楚王知他身材矮小,便想当众羞辱他一番。他先是下令不开城门而只让他从专门为他开的小门进城,在遭到晏子反击不得不放他从城门入城之后,又在朝见楚王时,故意问,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为什
《东观汉记.闵贡传》:“闵仲叔居安邑,老病家贫,不能买肉,日买一片猪肝,屠者或不肯为断。安邑令候之,问诸子何饭食,对曰:‘但食猪肝,屠者或不肯与之。’令出敕市吏,后买辄得。仲叔怪问之,其子道状,乃叹曰
源见“红叶题诗”。借指以书传情。明王玉峰《焚香记.议亲》:“书传青鸟叶题红,秦 晋殷勤两意通。”
同“撚须”。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小引》:“《初刻》支言俚说,不足供覆酱瓿,而翼飞胫走,较撚髭呕血、笔冢砚穿者,售不售反霄壤隔也。”清李渔《闲情偶寄.音律》:“词人之能度曲者,世间颇少。其握管撚髭
源见“依样画葫芦”。比喻单纯模仿照搬,缺乏创造。清周亮工《书影》卷三:“工者不过优孟抵掌之诮,拙者至有葫芦依样之讥。”主谓 照现成的样子画葫芦。比喻缺乏新意。郭沫若《文艺论集·批评与梦》:“才既不天,
源见“箧中书”。存放谤书的箱箧。清 孙兆祥《即事》诗:“谤箧一朝开,孤臣绝塞来。”【词语谤箧】 汉语大词典:谤箧
三国 魏曹植《代刘勋妻王氏见出为诗》:“人言去妇薄,去妇情更重。千里不唾井,况乃昔所奉。”丁晏注:“乃为常饮此井,虽舍而去之千里,知不复饮矣,然犹以尝饮乎此而不忍唾也。”后因以比喻念旧不忘。唐杜甫《风
巧妙非常,不是常人所能达到。南朝梁简文帝肖纲《与湘东王书》:“时有效谢康乐、裴鸿胪文者,亦颇有惑焉……谢故巧不可阶;裴亦质不宜慕。”谢康乐:谢灵运。裴鸿胪:裴子野。述补 阶,台阶,阶梯。巧妙得不可企及
源见“孝先便腹”。指嘲人昼寝。宋梅尧臣《昼寝》诗:“便便嘲已解,栩栩梦何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