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萑苻之盗

萑苻之盗

左传.昭公二十年》:“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萑,音huān)。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晋.杜预注:“萑苻,泽名。于泽中劫人。”

萑苻泽为春秋时郑国之地。周景王二十三年(公元前550年),郑国发生了奴隶起义,大批奴隶进入萑苻之泽。郑执政者子太叔率兵镇压,起义者英勇抵抗,全部壮烈牺牲。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将此次起义冠以恶名,称之为“盗”。后遂以“萑苻”指代强盗。

唐.李商隐《有感二首》其一:“何成奏云物,直是灭萑苻。”此以“萑苻”比“甘露事变”,宦官仇士良率兵追杀,犹如捕盗一般。


【词语萑苻之盗】  成语:萑苻之盗

猜你喜欢

  • 方领圆冠

    源见“方领矩步”。方形衣领和圆形帽冠,为古代儒生的服饰。亦借指儒生。南朝 梁何逊《七召.儒学》:“方领圆冠,金口木舌。谈章句之远旨,构纷纶之雅说。”见“圆冠方领”。【词语方领圆冠】  成语:方领圆冠汉

  • 吹箫子晋

    同“吹笙子晋”。清赵翼《题周茨观察老圃秋容图》诗:“公昔登科最少年,吹箫子晋 缑山仙。”

  • 罪入不孥

    孥:本意是妻室儿女。这里用作动词,是株连妻室儿女。 犯罪的人,刑罚只及于他本人,并不牵连家属。语出《孟子.梁惠王下》:“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汉

  • 得马折足

    源见“塞翁失马”。谓因福得祸。宋黄庭坚《次韵奉送公定》:“得马折足祸,亡羊多歧悲。”见“得马生灾”。【词语得马折足】  成语:得马折足汉语大词典:得马折足

  • 气吞曹刘

    唐.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雅,下该沈、宋(唐.沈俭期、宋之问),言夺苏、李(汉.苏武、李陵),气吞曹、刘(三国魏.曹植、刘桢),掩颜、谢之孤高(南朝宋.颜延之、

  • 道远知骥

    行远路才知马力的好坏,即“路遥知马力”的意思。三国魏曹植《矫志》:“道远知骥,世伪知贤。”其他 比喻人的忠奸真伪经历练可以明辨。三国魏·曹植《矫志诗》:“~,世伪知贤。”△描写日久见人心之语。→路遥知

  • 范功曹

    《后汉书》卷六十七《党锢传.范滂传》:“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光禄四行……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

  • 众星拱极

    同“众星环极”。《魏书.卢水胡沮渠蒙逊传》:“有土者莫不跨峙一隅,有民者莫不荣其私号。不遵众星拱极之道,不慕细流归海之义。”见“众星拱辰”。《魏书·卢水胡沮渠蒙逊传》:“有土者莫不跨峙一隅,有民者莫不

  • 淡水

    同“淡水交情”。宋晏幾道《临江仙》词:“淡水三年欢意,危弦几夜离情。”【词语淡水】   汉语大词典:淡水

  • 蛮争角左

    同“蛮触交争”。角左,指触氏所据之蜗牛左角。清宋琬《沁园春.程穆倩六十初度作木兰花慢自寿中借禽虫为喻索题赋此》词:“三杯后,任蛮争角左,虱走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