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乘舟
典事最早见于《国语.越语下》:“范蠡辞于王曰:‘君王勉之,臣不复入越国矣。’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事越王勾践,既苦身戮力(尽力),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还反(返)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
越王勾践为人,鹰视狼步,心地残忍,可以共患难,但不可与其同安乐。范蠡知其为人,故功成身退,泛舟于五湖之上。
后世诗词中常用这个典故表达去国出走,放浪江湖的想望,有时也用以凭吊越时旧迹抒写诗人的感慨情怀。
唐.胡曾《咏史.五湖》诗:“东上高山望五湖,雪涛烟浪起天隅。不知范蠡乘舟后,更有功臣继踵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