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苫蓑鱼膏

苫蓑鱼膏

《三国书.魏书.刘馥传》载:刘馥被曹操表为扬州刺史,他到任之后,建立州治,怀柔雷绪等人,安定治域,又创立学校,广为屯田,兴修水利,数年之间使东南的局势大为好转。

“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编作草苫数千万枚,益贮鱼膏数千斛,为战守备。建安十三年(公元二〇八年)卒。孙权率十万众攻围合肥城百馀日,时天连雨,城欲崩,于是以苫蓑覆之,夜燃脂照城外,视贼所作而为备,贼以破走。扬州士民益追思之,以为虽董安于(春秋时晋人,他是赵孟的臣子)之守晋阳,不能过也。及陂塘之利,至今为用。”

三国时魏人刘馥,有远见卓识,他居安思危,常为备战,作苫蓑鱼膏的储备,在他死后魏军一次保卫合肥的战斗中,为克敌制胜,发挥了很大作用。

后因以“苫蓑鱼膏”用为远见卓识,有备无患的典故。


猜你喜欢

  • 在三之礼

    《国语.晋语一》:“‘民生于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师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长,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故壹事之。唯其所在,则致死焉。”韦昭注:“三,君、父、师也。”后因以“在三之礼”谓礼敬君、父

  • 笑处藏刀

    同“笑里藏刀”。清李渔《蜃中楼.点差》:“威权震主,势焰熏人,笑处藏刀,毒性有如蜂虿。”见“笑里藏刀”。清·李渔《蜃中楼·点差》:“威权震主,势焰薰人,~,毒性有如蜂虿。”【词语笑处藏刀】  成语:笑

  • 吹箫子晋

    同“吹笙子晋”。清赵翼《题周茨观察老圃秋容图》诗:“公昔登科最少年,吹箫子晋 缑山仙。”

  • 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

    琴、瑟:古代两种弦乐器。更张:重新上弦、换弦或调整弦的松紧,使乐器声音和谐。 琴瑟在演奏时声音不和谐,有必要改换乐器上的弦,重新调整安装。 比喻政令不合时宜时,必须加以调整改革。语出《汉书.董仲舒

  • 臧丈人

    《庄子.田子方》:“文王观于臧,见一丈人钓,而其钓莫钓;非持其钓有钓者也,常钓也。……遂迎臧丈人而授之政。……臧丈人昧然而不应,泛然而辞,朝令而夜遁,终身无闻。……”文王在渭水旁臧地游历,看见一位老者

  • 中散有正声

    参见:中散琴

  • 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俗:习俗。聊:姑且。尔:如此,这样。耳: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亦作“尔”。 不能摆脱一般习俗,姑且这样做罢了。语出《世说新语.任诞》:“北阮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纱罗锦绮。

  • 独木不林

    《后汉书.崔骃传》:“盖高树靡阴,独木不林,随时之宜,道贵从凡。”一棵树成不了一片森林。后以独木不林喻指单个力量做不成大事。亦作“独木不成林。”清.钱彩《说岳全传》七〇回:“王贵、张显二人悲伤过度,是

  • 乞身

    封建时代把作官视为委身事君,因此把官员自请退职,称为“乞身”。亦称“乞骸骨”。《晏子春秋》:“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又称“赐骸骨”。《史记.项羽本纪》:“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

  • 深厉浅揭

    《诗.邶风.匏有苦叶》:“深则厉,浅则揭。”毛传:“以衣涉水为厉。谓由带以上也;揭,褰衣也。”谓渡浅水,可撩起衣服过去;渡深水,撩衣也无用,干脆连衣下水。比喻行动要因时、因地制宜,不可拘于常规。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