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门长啸
《晋书.阮籍传》:“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后以“苏门长啸”为啸傲山林,表示高士情趣的典故。唐白居易《秋池独泛》诗:“严子垂钓日,苏门长啸时。”清蒲松龄《为安方猷与孙惠公启》:“苏门长啸,响生林谷之风;书案频吟,光照芸窗之雪。”
【典源】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裴松之注引晋·孙盛《魏盛春秋》曰:“ (阮) 籍少时尝游苏门山,苏门山有隐者,莫知名姓,有竹实数斛,臼杵而已。籍从之,与谈太古无为之道,及论五帝三王之义,苏门生萧然曾不经听。籍乃对之长啸,清韵响亮,苏门生逌(yóu) 尔而笑。籍既降,苏门生亦啸,若鸾凤之音焉。”《世说新语·栖逸》亦载。《晋书·阮籍传》:“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
【今译】 魏时阮籍曾登上苏门山,见到一位隐士 (一说为孙登),阮籍与他谈论上古无为之道,及五帝三皇之义,隐士似乎并不在意听。阮籍于是对他发出长啸。音韵清越响亮,隐士只是微笑,阮籍回去下到半山,听到山上的声音像鸾凤的鸣吟,震荡岩谷,原来是隐士之啸。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隐居旷怀,啸傲山林。
【典形】 半空鸾凤、半岭啸声、长啸发苏门、高士啸、鸾凤吟、鸾啸、苏门长啸、苏门啸、孙登啸、闻凤啸、啸向苏门、清啸苏门山、啸上苏门颠、长啸愧孙登、长吟感孙登、长啸作鸾音、阮籍长啸、逢苏门、孙登无语、山头学啸、苏门人。
【示例】
〔半空鸾凤〕 宋·陆游《次韵范参政书怀》之十:“剩欲舒怀答清啸,半空鸾凤愧孙登。”
〔半岭啸声〕 宋·陆游《林间书意》之二:“半岭啸声惊阮籍,要知天下有高流。”
〔长啸发苏门〕清·王夫之《夏日读史曳涂居闻松声》:“潮水孤琴传海岛,中峰长啸发苏门。”
〔高士啸〕 宋·陆游《玉芨斋书事》:“叔夜曾闻高士啸,孔宾岂待异人呼。”
〔鸾凤吟〕 宋·陆游《醉中作》:“清啸穿林鸾凤吟,草书落纸龙蛇走。”
〔鸾啸〕 唐·杨炯《群官寻杨隐居诗序》:“阮籍之见苏门,止闻鸾啸。”
〔苏门长啸〕 唐·白居易 《秋池独泛》:“严子垂钓日,苏门长啸时。”
〔孙登啸〕 明·袁宏道《梅花》之二:“花前乍许孙登啸,座上唯容靖节巾。”
〔闻凤啸〕 清·王夫之 《广遣兴》:“阮籍狂才闻凤啸,骆丞囚得伴蝉吟。”
〔啸向苏门〕 清·杨潮观《穷阮籍醉骂财神》:“有时节悲来泪向穷途洒,有时节兴来啸向苏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