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指人知道满足,就不会因需求过度而受到侮辱;能够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因过度贪求而遭遇危险。后因以“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为知足不受辱,知度不遭险之典故。宋.苏轼《黄州安国寺记》:“寺僧曰继连,为僧首七年,得赐衣,又七年,当赐号,欲谢去,其后与父老相率留之。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谢去。”


并列 殆,危险。知道满足,就不会招致羞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遭致危险。语出《老子》44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汉书·疏广传》:“吾闻‘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褒义。用于劝诫为人方面。也作“知止不殆”、“知止不辱”、“知止不辱,知足不殆”、“知足不殆”、“知足不辱”、“知足知止”。


【词语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成语: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猜你喜欢

  • 孤凤

    《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得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楚狂士接舆曾用凤歌讽谕孔子不要热衷于从政。

  • 一日万几

    同“一日万机”。《朱子语类》卷九六:“或谓:‘主一不是主一事,如一日万几,须要并应。’曰:‘一日万几,也无并应的道理,须还他逐一件理会。’”主谓 几,通“机”。一日之间,万事纷纭。语本《尚书·皋陶谟》

  • 官样文书

    见“官样文章”。【词语官样文书】  成语:官样文书

  • 大相径庭

    原作“大有径庭”,径,山间小路;庭,庭院或堂外空地。大相径庭,原说山间小路和庭院毫无关系,后则泛指相比较的两种事物之间相去悬远,毫不相干。肩吾对连叔说,我听楚国狂士接舆说话,感到大而无当,荒诞无据,离

  • 龙鸣狮吼

    源见“虎吼龙鸣”。又《维摩经.佛国品》:“演法无畏,犹狮子吼。其所讲说,乃如雷震。”后因以“龙鸣狮吼”喻沉郁雄壮的声音。陈世宜《醉歌》:“高歌梵唱声相杂,龙鸣狮吼成须臾。”并列 比喻声音威武雄壮。陈世

  • 田横岛

    《史记.田儋列传》载:秦末,原齐贵族田横起事,自立为齐王。汉朝建立,横率部属五百人逃亡海岛。高祖召之,横不欲臣服,于途中自杀。其部属闻之,悉于岛上自杀。后因以“田横岛”指忠烈之士亡命之处。清赵翼《海上

  • 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参见:一度著蛇咬,怕见断井索见“一度著蛇咬,怕见断井索”。老舍《小坡的生日·上学》:“南星摸着头上的大包,颇有点‘~’的神气。”【词语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成语: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 独为匪民

    匪:通“非”。 自己不被当作人来看待。 古时受压迫者的怨愤之辞。语出《诗.小雅.何草不黄》:“哀我征夫,独为匪民。”(按:《后汉书.张奂传》注引《诗》作“独为匪人”,盖章怀避讳改。)《后汉书.张奂

  • 不虞之誉

    《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后以不虞之誉比喻出乎意料的赞扬。鲁迅《三闲集.我和〈语丝〉的始终》:“老人该受青年的教训,更是进步的好现象,还有什么话可说呢。但是,‘不虞之誉’,也和‘不

  • 渐入佳境

    佳境:美好的境界。比喻事情逐渐转好,或比喻兴趣越来越浓。顾恺之(事迹见前“布帆无恙”条)多才多艺,尤以绘画为精。相传顾恺之喜欢邻居家的女儿,求之不得,便在墙上画其肖像,用针扎在画像的心口,那姑娘便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