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盲人摸象

盲人摸象

《大般涅槃经》卷三二:“尔时大王,即唤众盲各各问言:‘汝见象耶?’众盲各言:‘我已得见。’王言:‘象为何类?’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摸象的盲人各根据自己摸到的一部分,便对象的形象作出了片面的结论。后因以“盲人摸象”、“盲人说象”、“瞎子摸象”,比喻对事物缺乏全面了解的片面观点。

元.黄溍《书袁通甫诗后》:“吾侪碌碌,从俗浮沈,与先生相去远甚,而欲强加评品,正如盲人说象,知其鼻者谓象如杵,知其牙者谓象如芦菔根。”


主谓 本为佛经里的故事,说的是几个盲人各自摸象,每人都凭自己摸到的部分来说出大象的形状,故说法不一。比喻只凭借主观对事物的片面了解,就作出以偏概全的论断。语本《大般涅槃经》卷32:“尔时大王,即唤众盲各各问言:‘汝见象耶?’众盲各言:‘我已得见。’王言:‘象为何类?’其触牙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尾者言象如绳。”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这也是生活”》:“于是所见的人或事,就如~,摸了脚,即以为象的样子像柱子。”△贬义。用于人的思想方法方面。→管窥蠡测未窥全豹 ↔千古卓识。 也作“盲人说象”。


盲人摸象”指胡乱猜想、以偏概全之意,口语中亦说成 “瞎子摸象”。

《涅槃经》三十二记载说,有位大王要大臣牵一头大象来,要眼睛看不见的盲者来 “看”象。盲人看不见,只好用手来摸。大王问他们道: “你们看这头大象像什么呀?”摸到象牙的说 “像萝卜根”,摸到耳朵的说 “像簸箕”,摸到脚的说 “像臼 ( jiù,石头凿成的舂米的器具) ”,摸到背脊的说 “像床”,摸到腹部的说 “像瓮”,摸到尾巴的说 “像绳”。于是,大王命如来佛来纠正他们 “以偏概全”的说法。

从 《涅槃经》的这个记载,我们可知 “象”是比喻佛性的,“盲人”是比喻一切众生的。“盲人摸象”乃佛家语,意谓众生难以全面认识佛性,正如盲人摸象一般。

盲人摸象”或 “瞎子摸象”,其义一般都会知晓,而其本为佛家语却不甚了了。后遂以此语喻片面、瞎猜、不明真相之义。


【词语盲人摸象】  成语:盲人摸象汉语词典:盲人摸象

猜你喜欢

  • 荆人涉澭

    《吕氏春秋.察今》(卷一五):“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楚人要

  • 闾伍

    《周礼.地官.族师》:“五家为比,十家为联;五人为伍,十人为联;四闾为族,八闾为联:使之相保相受,刑罚庆赏相及相共,以受邦职,以役国事,以相葬埋。”闾、伍均为古代民户编次的单位,后以“闾伍”指平民所居

  • 汉誓

    同“黄河誓”。明袁衷《送陈德夫使鲁》诗:“河山藏汉誓,宝玉展周亲。”【词语汉誓】   汉语大词典:汉誓

  • 狐群狗党

    骂人的话,指互相勾结作恶的无赖之徒。《福惠全书.刑名部.词讼》:“狐群狗党,出入茶坊酒肆,蜂游蝶舞,颠狂红粉青楼。”并列 比喻勾结在一起做坏事或不务正业的人。元· 尚仲贤《气英布》4折:“咱若不是扶刘

  • 子贱名

    源见“鸣琴化治”。谓地方官有德政的声誉。唐贾岛《别徐明府》诗:“口尚袁安节,身无子贱名。”

  • 谈屑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胡毋彦国吐佳言如屑,后进领袖。”刘孝标注:“言谈之流,靡靡如解木出屑也。”后以“谈屑”指谈话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元王恽《琉璃肺》诗:“四筵谈屑霏馀烈,一缕冰浆濯素

  • 青衫泪

    源见“司马青衫”。指因同病相怜而感慨身世之悲伤。金吴激《人月圆.宴张待御家有感》:“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 识微知著

    同“识微”。《新唐书.杜佑传》:“传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管仲有言:‘国家无使勇猛者为边境。’此诚圣哲识微知著之略也。”并列 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察知它的实质与发展趋势。《新唐书·杜佑传》:

  • 书囊作帷

    汉文帝节俭,他殿上的帷幕是用各地上书的布套缝制成的。《汉书.东方朔传》:“集上书囊以为殿帷。”

  • 非熊罴

    同“非熊兆”。宋黄庭坚《读方言》诗:“卜师非熊罴,梦相解靡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