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百尺竿头

百尺竿头

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上:“教坊有王大娘者,善戴百尺竿,竿上施木山,状瀛洲、方丈,令小儿持绛节,出入于其间,歌舞不辍……”

后因以“百尺竿头”喻空中杂技,如宋.晏殊《题咏上竿伎》:“百尺竿头褭褭身(褭,音niǎo,柔弱摇曳的样子),足腾振挂骇旁人。”又用以形容旗帜,如唐.李商隐《咏史》:“北湖南埭(音dài,土坝)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又喻船桅竿,如唐.吴融《商人》诗:“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又引申喻居高位,如宋.陈从易《贺王钦若罢相帅》诗:“千重浪里平安过,百尺竿头稳下来。”又因诗僧招贤有“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参见《五灯会元.长沙景岑禅师》)之句,世人遂用以喻已有成就,但仍须更进一步,如元.张养浩《折桂令》曲:“功名百尺竿头,自古及今,有几个干休。”


偏正 ①桅杆及杂技长竿的顶端。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中:“旧书南厅壁间有晏元献(晏殊)《题咏上竿伎》一诗云:‘~袅袅身,足腾跟挂骇旁人。’”△用于指物方面。②比喻非常高的官位和功名。元·张养浩《折桂令》:“功名~,自古及今,有几个干休。”△多用于功名方面。③比喻学问、事业有极高的成就。夏衍《文艺与体育的因缘》:“我希望我国的体育事业~,日新月异。”△多用于事业方面。④比喻道行达到非常高的境界。宋·普济《五灯会元·径山杲禅师法嗣·天童净全禅师》:“~须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多用于佛教方面。也作“更进一竿”。


【词语百尺竿头】  成语:百尺竿头汉语词典:百尺竿头

猜你喜欢

  • 人镜芙蓉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二“支诺皋中”:“相国李固言,元和六年(元和,唐宪宗年号,元和六年为公元八一一年),下第游蜀,遇一老姥,言:‘郎君明年芙蓉镜下及第。后二纪(古代以十二年为一纪)拜相,当镇蜀土

  • 明珠报恩

    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十:“哙参,养母至孝。曾有玄鹤,为弋人所射,穷而归参。参收养,疗治其疮,愈而放之。后鹤夜到门外,参执烛视之,见鹤雌雄双至,各衔明珠,以报参焉。”据《搜神记》记载说,曾有玄鹤衔着明

  • 乘轩者

    源见“乘轩鹤”。指鹤,喻指无功而受禄之人。清顾炎武《赋得老鹤万里心》诗:“何来千岁鹤,忽下九皋音。一自来凡境,摧颓已至今。临风时独舞,警露已长吟……多少乘轩者,知同一寸心。”

  • 枕上华胥

    源见“华胥梦”。犹言一觉美梦。宋苏庠《诉衷情.渔父家风醉中赠韦道士》词:“溪上月,岭头云,不劳耕。瓮中春色,枕上华胥,便是长生。”

  • 出于幽谷,迁于乔木

    幽谷:深暗的山谷。乔木:高大的树木。 小鸟从深谷中飞出,迁住在高大的树木上。 比喻条件改善,或地位提高。语出《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后常引作〔出于幽谷,迁于

  • 飂叔豢龙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昔有飂叔安(晋.杜预注说,飂是古国名,叔安是其君名),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服事帝舜,帝赐之姓董,氏曰‘豢龙’。”传说虞舜时有一个叫董父的人,能畜龙。因

  •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意谓人生不能尽合心意的事为数很多,以致能够和人开怀畅谈的事为数极少。这本是唐宋以来的熟语。语出《晋书.羊祜传》:“天下不如意,十恒居七八。”宋.黄庭坚《用明发不寐有怀二人为韵寄李秉彝德叟》:“人生不如

  • 燕然勒石

    《后汉书.窦宪传》:“窦宪、耿秉与北单于战于嵇落山,大破之。虏众奔溃,单于遁走。……宪、秉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馀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燕然山即今蒙古赛音诺颜部境内的杭爱山,古代战争中获

  • 唾壶歌缺

    同“唾壶击缺”。宋严羽《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词:“天下事,吾能说。今老矣,空凝绝。对西风慷慨,唾壶歌缺。”

  • 随其流而扬其波

    随从世俗,与之同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