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献可替否

献可替否

指臣下对国君劝善规过或议兴议革。公元前522年,齐景公有一次外出打猎归来。晏子在遄(chuán)台随侍,齐大夫梁丘据驱车赶到。齐侯说,只有梁丘据与我和协。晏子答道,据和您不过相同而已,谈不上和协。齐景公问,和协和相同还有所不同吗?晏子道,不同。和协好象做羹汤,用水、火、醋、酱、盐、梅来烹调鱼和肉,用柴禾烧煮,厨工加以调和,使口味适合。味道太淡就增加调料,太浓就加水冲淡。君臣之间也是如此。国君认为可以而其中有不合理的,臣下指出来而使其更加合理;国君认为不合理而其中有合理的部分,臣下指出来而保留其中合理成分。因此政事平和而不违背礼仪!百姓没有争夺之心。现在梁丘据不是如此,您认为合理,他就说合理;您认为不合理,他也认为不合理。如同用清水去调剂清水,谁还吃它呢?好象琴瑟总弹一个调门,谁还听它呢?

【出典】:

左传·昭公二十年》:“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子犹驰而造焉。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梅以烹鱼肉,之以薪。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例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胡广传》“君以兼览博照为德,臣以献可替否为忠。”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93:“献可替否,拾遗补阙,为近侍之最。”


并列 献,进献;替,废。进献可行的意见,废弃不可行意见。旧指臣子辅佐君主劝善规过,陈述兴革。语本《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后汉书·胡广传》:“以兼览博照为德,臣以~为忠。”△常用于劝谏、咨询。→荐可替否 进可替否 替否献可。也作“献可替不”、“献替可否”。


【词语献可替否】  成语:献可替否汉语词典:献可替否

猜你喜欢

  • 酒如渑

    《左传.昭公十二年》:“齐侯举矢曰:‘有酒如渑,有肉如陵。寡人中此,与君代兴。’”晋.杜预注:“渑水出齐国临淄县北,入时水。陵,大阜也。”春秋时,鲁昭公十二年,晋昭公宴请齐景公,宴席上齐景公以酒像渑水

  • 剪翎送笼

    《文选》卷十三东汉.祢正平(衡)《鹦鹉赋》:“尔乃归穷委命,离群丧侣,闭以雕笼,剪其翎羽。”东汉名士祢衡在《鹦鹉赋》中,以鹦鹉被剪去翅膀,关在笼中比喻处于困境。后遂用为陷入困境之典。唐.韩愈《调张籍》

  • 窥邻

    同“窥宋东墙”。唐李白《赠裴司马》诗:“愁苦不窥邻,泣上流黄机。”

  • 西王

    同“西王母”。《隋书.虞绰传》:“西王青鸟,东海赤雁,岂可同年而语哉!”唐薛能《桃花》诗:“西王潜爱惜,东朔盗过从。”【词语西王】   汉语大词典:西王

  • 长沮桀溺

    长沮(jù句)、桀溺:春秋时,楚国叶(今河南叶县)地两名避世隐者。 此典指长沮、桀溺两位隐士讽刺孔子挽救西周制度所作努力。后以此典比喻避世隐居的高士,或逃避世事之人。 当时,孔子离开楚国叶地,返回蔡国

  • 骨肉至亲

    像骨与肉那样相连的亲人。汉武帝刚即位时,大臣们都以吴楚等七个诸侯国的叛乱为戒鉴,许多人都认为晁错当时的削藩之策是正确的,而杀死晁错是冤枉。他们认为诸侯国几十座城市相连,势力过于强大,想要削弱诸侯国的势

  • 续凫断鹤

    同“断鹤续凫”。清钱谦益《岁暮杂怀》诗之五:“续凫断鹤枉人谋,万事终输鬼一筹。”并列 野鸭的腿接上一段便造成痛苦,野鹤的腿切断一节便造成悲哀。比喻不要违反事物本性。语本《庄子·骈拇》:“长者不为有余,

  • 吹箫声断

    源见“乘鸾”。喻指意中人离去。宋辛弃疾《满江红》词:“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

  • 泰山北斗

    泰山在今山东省境内,为五岳之首。北斗为最明亮之星并可指示方向。用以比喻在某一方面做出成就,为众所敬仰的人物。简称“斗山”。出自唐韩愈的事迹。参见“忘形交”条。由于韩愈在文学上的卓越贡献,被当时学者敬仰

  • 争桑

    指春秋时楚国与吴国女子为争采边地之桑叶而互相仇杀攻打。后用此典比喻因民间争端而引起战祸。当初,楚国边境城卑梁(今安徽天长县西北)氏少女与吴国边境城女子为采摘桑叶之事争吵,两家发怒,互相仇杀;两国边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