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伯牙鼓琴”。指知音者的赏识。唐孟浩然《赠道士参寥》诗:“不遇钟期听,谁知鸾凤声?”
源见“漆室忧葵”。指担忧国事。唐李商隐《咏怀寄秘书旧僚》:“小男方嗜栗,幼女漫忧葵。”明 邵璨《香囊记.赏雪》:“我和你虽隐居无预,恐有剥床之灾,未免忧葵之叹。”
清 王有光《吴下谚联.扒灰》:“翁私其媳,俗称扒灰,鲜知其义。按昔有神庙,香火特盛,锡箔镪焚炉中,灰积日多,淘出其锡,市得厚利。庙邻知之,扒取其灰,盗淘其锡以为常。扒灰,偷锡也。锡、媳同音,以为隐语。
《后汉书.郭太传》:“建宁元年,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阉人所害,林宗哭之于野。……明年春,卒于家,时年四十二。四方之士千余人,皆来会葬。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蔡邕为其文,既而谓涿郡卢植曰:‘吾为碑铭多矣
同“肤受之诉”。明沈德符《野获编.江陵震主》:“上倚醉拔剑断其总角,群竖肤诉于冯保,保奏之慈圣。”清 抟沙拙老《闲处光阴》卷下:“丁未春,〔吴嘉宾〕以惑于肤诉陷狱,龃龉者深其文,蓄怒者又复下石,竟至谴
同“缑山鹤”。清 丘逢甲《题易实甫所藏张梦晋岁寒三友图》诗:“古梦唤回缑岭鹤,仙身呼证洞庭龙。”【词语缑岭鹤】 汉语大词典:缑岭鹤
源见“借寇恂”。指百姓挽留良吏的情思。南朝 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攀车卧辙之恋,争涂忘远;去思一借之情,愈久弥结。”
源见“乘槎”。指乘筏登天遨游。唐李峤《同赋山居七夕》诗:“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词语泛槎】 汉语大词典:泛槎
同“蓝桥”。明汤显祖《牡丹亭.婚走》:“蓝桥驿,把㴎河桥风月筛。〔旦〕柳郎,今日方知有人间之乐也。”
指竹杖。宋代陶榖《清异录.木.园通居士》:“比丘海光住庐山石虎庵,夜梦人长身清瘦而斑衣,言合身为庵中供养具。俄窗外竹生一箨,花紫箨如梦之衣。既成竹,用为柱杖,曰直兄。”箨( ㄊㄨㄛˋ tuò 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