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灌园逃公卿

灌园逃公卿

同“灌园避世”。清张英《拟古田家诗》:“始知於陵子,灌园逃公卿。”


【典源】 晋·皇甫谧《高士传》:“陈仲子,齐人。其兄载为齐卿,食禄万钟。仲子以为不义,将妻子适楚,居于於陵,自谓於陵仲子,穷,不苟求不义之食。……楚王闻其贤,欲以为相,遣使持金百镒,至於陵聘仲子,仲子入谓妻曰:‘楚王欲以我为相,今日为相,明日结驷连骑,食方丈于前,意可乎?’妻曰:‘夫子左琴右书,乐在其中矣,结驷连骑,所安不过容膝; 食方丈于前,所甘不过一肉,而怀楚国之忧,乱世多害,恐先生不保命也。’于是出谢使者,遂相与逃去,为人灌园。”《初学记》卷二十六,《太平御览》卷四八六引 《高士传》皆作“陈仲,字子终。”

【今译】 陈仲子是战国时齐国的高士。其兄陈载为齐卿,俸禄万钟,仲子以为是不义之禄,与妻子迁往楚国,住在於陵,自称於陵仲子,虽穷也不随便求别人东西吃。楚王想聘其为相,派使者带重金礼聘他。仲子与其妻商量:“楚王要聘我为相,今天为相,明天就可以乘四匹马驾的车子,骑从前呼后拥,饮食也会十分丰盛,你觉得怎么样?”妻子说:“您左有琴右有书,已经乐在其中了,乘驷车带骑从,不过只限于一身享用,却要思虑整个楚国的事情,您觉得可以吗?”于是辞谢使者逃去,为人家灌园。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隐士坚守节操,避世逃名; 或指这样的隐士。

【典形】 灌园逃公卿、灌园翁、灌园仲子、於陵仲、於陵之操、於陵子、仲子廉、仲子守志、三公灌蔬、灌园人。

【示例】

〔灌园逃公卿〕 清·张英《拟古田家诗》:“始知於陵子,灌园逃公卿。”

〔灌园翁〕 明·高启 《夏景园庐》:“本同趋府客,偶似灌园翁。”

〔灌园仲子〕 清·唐孙华《剪蔬》:“灌园仲子犹存母, 食菜周颙尚有妻。”

〔於陵仲〕 宋·苏轼《次韵李公择梅花》:“奉使今折磨,清比於陵仲。”

〔於陵之操〕 南朝梁·江淹《建平王聘隐逸教》:“挹於陵之操,想汉阴之高。”

〔於陵子〕 晋·张协《杂诗》之十:“取志於陵子,比足黔娄生。”

〔仲子廉〕 清·顾炎武《灵石县神林晋介之推祠》:“微哉仲子廉,立操同蚯蚓。”

〔仲子守志〕 魏·阮籍《辞蒋太尉辟命奏记》:“昔荣期带索,仲尼不易其三乐; 仲子守志,楚王不夺其灌园。”


猜你喜欢

  • 郭碑

    同“郭泰碑铭”。清宋琬《罗以献胡去骄将归武陵汉阳小集南园即席分韵》:“陈榻虽悬多倦色,郭碑初就倍沾襟。”【词语郭碑】   汉语大词典:郭碑

  • 椎秦报韩

    椎(chuí垂):同“槌”。敲打用的槌。此典指张良欲为韩国报仇而行刺秦始皇。后以此典表现志士决心舍家亡身,为国复仇的气概。张良(?——前186年),字子房,相传为城父(今安徽毫县东南)人,祖与父相继为

  • 企予

    三国 魏曹丕《秋胡行》诗:“企予望之,步立踌蹰。”企,踮起脚。予,犹“而”,助词。后以“企予”表示伫立。《文选.陆机〈叹世赋〉》:“望汤谷以企予,惜此景之屡戢。”李善注:“《毛诗》曰:‘谁谓宋远,跂予

  • 还带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四《节操》:“裴晋公(裴度)质状渺小,相不入贵……公时造之(相面人)问命,相者曰:‘……若不至贵,即当饿死……’”后偶游香山封,拾得一妇人所遗失的一缇䌌,内有玉带二条,犀带一条

  • 鼎邑

    《左传.桓公二年》:“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后因以“鼎邑”指洛阳。唐杨炯《途中》诗:“悠悠辞鼎邑,去去指金墉。”【词语鼎邑】   汉语大词典:鼎邑

  • 临事断

    《祀记.乐记》:“师乙曰:‘……明乎商之音者,临事而屡断。明乎齐之音者,见利而让。临事而屡断,勇也。’”春秋时乐宫师乙赞美处理事务果断者为勇。后遂用为称誉临事断之典。唐.杜甫《过郭代公故宅》:“壮公临

  •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中( ㄓㄨㄥˋ zhòng ):得当。 刑罚不得当,老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 表示治国当量刑适中,不能枉滥。语出《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邢昺疏:“刑罚枉滥,则民蹐地局天,动罹

  • 麈拂

    源见“麈尾清谈”。借指清谈。姚华《曲海一勺.骈史下》:“逸则为麈拂,旷则为鞋笠。”【词语麈拂】   汉语大词典:麈拂

  • 周公吐握

    同“周公吐哺”。金王若虚《史记辨惑》三:“至于成王剪叶以封唐叔,周公吐握以待士……皆委巷之谈。”

  • 压元郎倒

    同“压倒元白”。元王恽《蝶恋花.和曲山韵因为赠之》词:“最爱新诗情致好,篇篇直压元郎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