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分茅列土”。指割据土地自称雄长。吴恭亨《诸将》诗之四:“裂土称雄各一方,无端兄弟鬩于墙。”
五代蜀人徐延璚的故事。宋代张唐英《蜀梼杌》载:孟知祥至蜀时,“馆于徐延璚之第。延璚即衍之舅,衍尝幸其第,悦其华丽,于壁上书孟字以戏之,盖蜀中以孟为不任故也。延璚以红纱笼之。知祥见而叹曰:‘疏狂霸竖亦预
醍( ㄊㄧˊ tí 提)醐( ㄏㄨˊ hú 胡):酥酪上凝聚的油。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比喻以智慧灌输于人,使人得到启发。后来泛用以比喻使人感到头脑清凉舒适。唐代顾况《行路难》诗:“岂知灌顶有醍
源见“青鸟使”。指书信。元王实甫《四块玉》套曲:“又不见青鸟书来,黄犬音乖。每日家病恹恹懒去傍妆台。”【词语青鸟书】 汉语大词典:青鸟书
《庄子.缮性》:“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傥来,寄者也。”所谓“轩冕”,本指轩车和冕服,后引申指官位爵禄。庄子认为,古代所谓得志,并非指升官发财。官爵本是身外之物,并不如性命那样是存在于自身的,它是“
犹党同伐异。唐 张说《府君墓志铭》:“君以律有违经背礼,著《妨难》十九篇,书奏,帝下有司而删定之;官党同妒异,竟寝其议。”见“党同伐异”。【词语党同妒异】 成语:党同妒异汉语大词典:党同妒异
《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后因以“鱼与熊掌”比喻俱为所欲,不能兼得而又难于取舍之物。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十九》:“那两个‘鱼与熊掌’,虽并为足
源见“曾参杀人”。谓流言诬陷。《后汉书.班超传》:“身非曾参而有三至之谗,恐见疑于当时矣。”【词语三至之谗】 成语:三至之谗汉语大词典:三至之谗
源见“功人功狗”。比喻为主子奔走效劳所立的功劳。宋苏轼《和陶杂诗》之三:“兔死缚淮阴,狗功指平阳。”【词语狗功】 汉语大词典:狗功
指地神,因为大地蓄积宝藏,所以称“富媪”。媪:老妇。《汉书.礼乐志》:“后士富媪,昭明三光。”张晏注:“媪:老母称也,坤为母,故称媪。”后士:指地。坤:亦指地。【词语富媪】 汉语大词典:富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