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洞庭张乐

洞庭张乐

庄子.天运》:“北门城问于黄帝曰:‘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注:咸池,古乐名,传说为黄帝之乐。洞庭,广庭;洞庭之野,指天地之间),吾始闻之惧,复闻之怠(注:怠,指恐惧之心消退),卒闻之而惑(注:惑,指陶醉于其声而如同暗惑一般),荡荡默默(注:荡荡,平易:默默,无知貌),乃不自得。’帝曰:‘汝怠其然哉!……夫至乐者,先应之以人事,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然后调理四时,太和万物。……’”

庄子想说明“至乐”之理,故借黄帝与其臣子北门城的对话而加以说明。北门城不悟“至乐”之道,故初闻其声感到惊惧,再闻其声,稍悟其旨,恐惧之心退息。最后再赏,知与天地礼义相合,于是陶醉其声,如同暗惑一般。听其音再体悟其玄理,更觉荡荡无偏,默默无知,呈现物与我皆忘之感。所谓“至乐”,按黄帝说法是最上乘之乐,它必须顺乎天理,应乎自然,得之于心,随心适性,然后才发之为声,奏之成曲。就是说,它是黄帝崇高的德行教化与高超的乐声相结合的产物一一此即所谓“咸池之乐”。后因以“洞庭张乐”用为至乐之典。

宋.辛弃疾《水龙吟.题雨巖。巖类今所画观音补陀。巖中有泉飞出,如风雨声》词:“不然应是,洞庭张乐,湘灵来去。”


【典源】《庄子·天运》:“北门成问于黄帝曰:‘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吾始闻之惧,复闻之怠,卒闻之而惑; 荡荡默默,乃不自得。’”《庄子·至乐》:“咸池九韵之乐,张之洞庭之野,鸟闻之而飞,兽闻之而走,鱼闻之而不入,人卒闻之,相与还而观之。”

【今译】 北门成问黄帝说:“您在洞庭之野 (相传在天池之间) 演奏《咸池》大乐,我初听时感到害怕,再听时畏惧减退,最后听时就心神摇荡,口不能言,以至把音乐和我自己都忘掉了。”

【释义】 后以此典指演奏盛大音乐;也用以咏黄帝事。

【典形】 洞庭张乐、黄帝乐、咸池奏、轩皇张乐、鱼龙舞洞庭、张洞庭、张乐、张乐洞庭、乐奏洞庭、咸池韵。

【示例】

〔洞庭张乐〕 南朝齐·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诗》:“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

〔黄帝乐〕 宋·陈与义《居夷行》:“洞庭叶稀秋声歇,黄帝乐罢川杲杲。”

〔咸池奏〕 唐·李适《唐中和乐舞辞》:“顾非咸池奏,庶协南风薰。”

〔轩皇张乐〕 宋·陆游《岳阳楼》:“轩皇张乐虽已矣,此地至今朝百灵。”

〔鱼龙舞洞庭〕宋·苏轼《宿建封寺晓登尽善亭》之一:“君王自北西巡狩,再使鱼龙舞洞庭。”

〔张洞庭〕宋·黄庭坚《再次孔四韵》:“端可张洞庭,寥阔世未信。”

〔张乐〕 北周·庾信《贺新乐表》:“臣等并预钧天,同观张乐,轩墀弘敞,栏槛眺听。”

〔张乐洞庭〕 清·钱谦益 《炼丹台》:“张乐洞庭野,采药黟山巅。”


猜你喜欢

  • 亦已焉哉

    见〔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 代圣贤立言

    立言:指著书立说。 科举时代,考试规定用八股文,题目出自《四书》《五经》,但要用古人思想行文,并且只能根据几家指定的注疏发挥,绝对不许有自己的见解。故称“代圣贤立言。”语出清.方苞《进四书文选表》:

  • 七起之劳

    源见“一馈七起”。形容礼贤下士。唐王勃《〈乾元殿颂〉序》:“怀降尊于襄野,泰阶忘七起之劳;念负重于焦原,中席托三危之险。”

  • 四壁居

    同“四壁贫”。宋戴复古《思家》诗:“湖海三年客,妻孥四壁居。”

  • 春陵王气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王莽篡汉,刘秀起兵于宛,“十一月,有星孛于张。光武(刘秀)遂将宾客还舂陵。时伯升(刘秀之兄)已会众起兵。初,诸家子弟恐懼,皆亡逃自匿,曰:‘伯升杀我。’及见光武绛衣

  • 驯羽

    同“驯雉”。南朝 梁江淹《建平王让右将军荆州刺史表》:“至乃曳组河县,蔑驯羽之化;鸣环京毂,谢批鳞之政。”【词语驯羽】   汉语大词典:驯羽

  • 微禹叹

    《左传.昭公元年》:“天王使刘定公劳赵孟于颍,馆于雒汭。刘子曰:‘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吾与子弁冕端委,以治民临诸侯,禹之力也。子盍亦远绩禹功,而大庇民乎?’”后因以“微禹叹”为称颂帝王

  • 罚锾

    《尚书.周书.吕刑》:“五刑之疑有赦。……墨辟疑赦,其罚百锾,阅实其罪。”旧题汉.孔安国传:“疑则赦,从罚。六两曰锾,锾,黄铁也。阅实其罪,使与罚名相当。”周代刑法规定,凡判刑有疑的均处以罚金。后遂引

  • 钗燕

    源见“玉燕钗”。对钗的美称。清赵执信《绝句》之八:“绿云撩绕惹生衣,钗燕参差拂镜飞。”【词语钗燕】   汉语大词典:钗燕

  • 垂钓严生

    源见“羊裘钓”。指隐居垂钓富春江的严光。宋苏辙《再次前四首韵》诗之三:“隐居颜氏终安巷,垂钓严生自有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