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张乐
《庄子.天运》:“北门城问于黄帝曰:‘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注:咸池,古乐名,传说为黄帝之乐。洞庭,广庭;洞庭之野,指天地之间),吾始闻之惧,复闻之怠(注:怠,指恐惧之心消退),卒闻之而惑(注:惑,指陶醉于其声而如同暗惑一般),荡荡默默(注:荡荡,平易:默默,无知貌),乃不自得。’帝曰:‘汝怠其然哉!……夫至乐者,先应之以人事,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然后调理四时,太和万物。……’”
庄子想说明“至乐”之理,故借黄帝与其臣子北门城的对话而加以说明。北门城不悟“至乐”之道,故初闻其声感到惊惧,再闻其声,稍悟其旨,恐惧之心退息。最后再赏,知与天地礼义相合,于是陶醉其声,如同暗惑一般。听其音再体悟其玄理,更觉荡荡无偏,默默无知,呈现物与我皆忘之感。所谓“至乐”,按黄帝说法是最上乘之乐,它必须顺乎天理,应乎自然,得之于心,随心适性,然后才发之为声,奏之成曲。就是说,它是黄帝崇高的德行教化与高超的乐声相结合的产物一一此即所谓“咸池之乐”。后因以“洞庭张乐”用为至乐之典。
宋.辛弃疾《水龙吟.题雨巖。巖类今所画观音补陀。巖中有泉飞出,如风雨声》词:“不然应是,洞庭张乐,湘灵来去。”
【典源】《庄子·天运》:“北门成问于黄帝曰:‘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吾始闻之惧,复闻之怠,卒闻之而惑; 荡荡默默,乃不自得。’”《庄子·至乐》:“咸池九韵之乐,张之洞庭之野,鸟闻之而飞,兽闻之而走,鱼闻之而不入,人卒闻之,相与还而观之。”
【今译】 北门成问黄帝说:“您在洞庭之野 (相传在天池之间) 演奏《咸池》大乐,我初听时感到害怕,再听时畏惧减退,最后听时就心神摇荡,口不能言,以至把音乐和我自己都忘掉了。”
【释义】 后以此典指演奏盛大音乐;也用以咏黄帝事。
【典形】 洞庭张乐、黄帝乐、咸池奏、轩皇张乐、鱼龙舞洞庭、张洞庭、张乐、张乐洞庭、乐奏洞庭、咸池韵。
【示例】
〔洞庭张乐〕 南朝齐·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诗》:“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
〔黄帝乐〕 宋·陈与义《居夷行》:“洞庭叶稀秋声歇,黄帝乐罢川杲杲。”
〔咸池奏〕 唐·李适《唐中和乐舞辞》:“顾非咸池奏,庶协南风薰。”
〔轩皇张乐〕 宋·陆游《岳阳楼》:“轩皇张乐虽已矣,此地至今朝百灵。”
〔鱼龙舞洞庭〕宋·苏轼《宿建封寺晓登尽善亭》之一:“君王自北西巡狩,再使鱼龙舞洞庭。”
〔张洞庭〕宋·黄庭坚《再次孔四韵》:“端可张洞庭,寥阔世未信。”
〔张乐〕 北周·庾信《贺新乐表》:“臣等并预钧天,同观张乐,轩墀弘敞,栏槛眺听。”
〔张乐洞庭〕 清·钱谦益 《炼丹台》:“张乐洞庭野,采药黟山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