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齐书.高逸传论》:“今树以前因,报以后果,业行交酬,连璅相袭。”此本佛教用语,谓因果报应。后以“前因后果”泛指起因与结果,谓事情的全过程。《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这班儿发落他阎浮人世去,须得先叫
同“若敖鬼”。唐李商隐《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朝争屈原草,庙馁若敖魂。”
①比喻生活无着落。宋古杭才《宦门子弟错立身》第十二出: “似这般失业,似这般逐浪随波,忍冷耽饥。” ②比喻倚权仗势。明杨慎《洞天玄记》第三折: “想这厮死无祷于天罪,妄行无耻不知非,至此也还不愧,只待
源见“斩蛟破璧”。比喻美玉。南朝 梁何逊《和刘谘议守风》:“本惭佽飞剑,宁慕澹台璧?”
《韩非子.解老》:“大奸作则小盗随,大奸唱则小盗和。竽也者,五声之长者也,故竽先则钟瑟皆随,竽唱则诸乐皆和。今大奸作则俗之民唱,俗之民唱则小盗必和,故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而货资有余者,是之谓盗竽矣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载:介之推从晋文公流亡,割股食公,有功而不受禄,隐入绵山。后晋文公焚烧树林欲将其逼出,介之推抱树被焚死。后以“焚林”为求取贤士的典故。《周书.苏亮等传论》:“既焚林以访阮,亦榜道
同“兔升乌坠”。《参同契》卷上“昏明顺寒暑”后蜀彭晓注:“兔起乌沉,升降于三百八十四日。”并列 月亮东升,太阳西沉。形容光阴流逝。汉·魏伯阳《参同契·彭晓》注:“~,升降于三百六十四日。”△多用于惜时
源见“摩尼珠”。指宝珠。晋葛洪《抱朴子.广譬》:“摩尼不宵朗,则无别于碛砾。”唐颜真卿《抚州戒坛记》:“严身璎珞,照耀有摩尼之光。”亦泛指佛珠。清赵翼《村舍即事》诗:“床无阿堵烦人举,手有摩尼诵佛持。
源见“七纵七擒”。指战胜对方使之心悦诚服的策略。唐李白《书怀寄南陵常赞府》诗:“将无七擒略,鲁女惜园葵。”
源见“巫山云雨”。形容靓女风情。宋聂冠卿《多丽.李良定席上赋》诗:“有飘若惊鸿体态,暮为行雨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