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哀公十二年》:“国狗之瘈(音zhì,狗发狂),无不噬也。”孔颖达疏:“国狗犹家狗,言家畜狂狗,必啮人也。”国狗之瘈,谓国中养的狗发了疯,比喻妒害贤能的权贵幸臣。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崔秀才》:
唾沫之余。清代江藩《汉学师承记.江永》:“考永学行乃一代通儒,……然所著乡党图考,四书典林,帖括之士,窃其唾余,取高第、掇巍科者数百人。”后因以“拾人唾余”,比喻意见或言论是他人之点滴余绪,微不足道。
《后汉书.杨震传》载:东汉杨震为潼关西华阴人,“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后因别称潼关为“杨震关”。前蜀韦庄《秦妇吟》:“前年又出杨震关
源见“升堂入室”。喻人的学识技艺等方面有高深的造诣。《孔子家语.弟子行》:“卫将军 文子问于子贡曰:‘吾闻孔子之施教也,先之以《诗》、《书》,而道之以孝悌,说之以仁义,观之以礼乐,然后成之以文德。盖入
汉代刘向《说苑.贵德》:“孟简子相梁并卫,有罪而走齐,管仲迎而问之,曰:‘吾子相梁并卫:之时,门下使者几何人矣!’孟简子曰:‘门下使者有三千余人。’管仲曰:‘今与几何人来?’对曰:‘臣与三人俱。’仲曰
见“胜残去杀”条。见“胜残去杀”《汉书·李广传》:“夫报忿除害,~,朕之所图于将军也。”【词语捐残去杀】 成语:捐残去杀汉语大词典:捐残去杀
同“莼鲈引兴”。元张可久《朝天子.野景亭》曲:“水面风生,听渔歌三四声。小亭,野景,动着我莼鲈兴。”
源见“黄公酒垆”、“山阳笛”。谓悼念故友。柳亚子《叠韵奉酬旭初丈》之三:“黄垆闻笛久,笔阵捉刀堪。”
《庄子.逍遥游》:“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以百金……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不龟手药,使手不冻裂的药。龟,通“
源见“左支右绌”。谓处境窘促,顾此失彼,穷于应付。清魏源《陕西按察使赠布政使严公神道碑铭》:“始,大吏咸度外待君……及董公去,而君始龃龉支诎,惟恳恳敕吏事自备,于是十余年不迁。”【词语支诎】 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