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江淹梦笔

江淹梦笔

南史.江淹传》:“〔江淹〕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又《太平广记》卷二七七引《南史.梁江淹》载:江淹少时,梦人授以五色笔,故文采俊发。后以“江淹梦笔”比喻才思减退。元白朴《恼煞人》套曲:“宋玉悲秋愁闷,江淹梦笔寂寞,人间岂无成与破。”


见“江淹才尽”。元·白朴《恼煞人》套曲:“宋玉悲秋愁闷,~寂寞,人间岂无成与破。”


【典源】 《太平御览》 卷六○五引《齐书》曰:“江淹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南史·江淹传》亦载。《南史·纪少瑜传》:“少瑜尝梦陆倕(chui) 以一束青缕管笔授之,云:‘我以此笔犹可用,卿自择其善者。’其文因此遒进。”

【今译】 南朝时江淹 (字文通) 曾在冶亭留宿,夜间梦见一丈夫,自称是郭璞,对他说:“我有支笔在你处多年,可以还我了。”江淹摸自己怀中,掏出一支五色笔,交给郭璞,以后再作诗一句佳句也没有了,当时人称之才尽。另外纪少瑜亦有梦笔事。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有才思,诗文佳妙。

【典形】 彩笔、彩管、彩毫、江笔、江令笔、江氏五色笔、江淹梦、江淹梦笔、梦笔、梦彩毫、吞笔、文通笔、五彩毫、五色笔、梦随彩笔、梦失名家笔、梦中传彩笔、江淹赋笔、才减江淹、江郎笔、五色毫。

【示例】

〔彩笔〕 宋·王安石《次韵酬宋中散》:“素书款款谁怜杜,彩笔遒遒独胜江。”

〔彩管〕 元·耶律楚材《赠抟霄笔》:“免向江淹求彩管,莫学班氏弃毛锥。”

〔彩毫〕 宋·李维《休沐端居有怀希圣》:“彩毫闲试金壶墨,青案时看玉字书。”

〔江笔〕 唐·罗邺《闻友人人越幕》:“正哭阮途归未得,更闻江笔赴嘉招。”

〔江令笔〕 元·王恽《梦升天》:“彤管梦传江氏笔,紫袍归抱上岩端。”

〔江氏五色笔〕 唐·李商隐《县中恼饮席》:“若无江氏五色笔,争奈河阳一县花。”

〔江淹梦〕 唐·方干《再题路支使南亭》:“睡时分得江淹梦,五色毫端弄逸才。”

〔江淹梦笔〕 元·白朴《小石调》:“宋玉悲秋愁闷,江淹梦笔寂寞。”

〔梦笔〕 唐·李商隐《江上忆严五广休》:“征南幕下带长刀,梦笔深藏五色毫。”

〔梦彩毫〕 唐·李商隐《道士胡君新井碣铭》:“疑余曾梦彩毫,或吞文石。”

〔吞笔〕 唐·元稹《送东川马逢侍御史回》:“思涌曾吞笔,投虚惯用刀。”

〔文通笔〕 金·元好问 《满江红》:“入梦终疑神女赋,写情除有文通笔。”

〔五彩毫〕 明·冯惟敏《点绛唇·改官谢恩》:“赏呈文纸一刀,笔三支五彩毫。”

〔五色笔〕 宋·张孝祥《题蔡济忠所摹米帖》:“龙腾虎卧摹不得,想君神授五色笔。”


【词语江淹梦笔】  成语:江淹梦笔汉语词典:江淹梦笔

猜你喜欢

  • 含哺鼓腹

    《庄子.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后因以“含哺鼓腹”形容百姓过着安乐的生活。《后汉书.岑彭传》:“狗吠不惊,足下生牦,含哺鼓腹,焉知凶灾?”并

  • 别具只眼

    亦作“独具只眼”。形容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宋代杨万里《送彭元忠县丞北归》诗:“学诗初学陈后山,霜皮脱尽山谷寒。近来别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关。三春弱柳三月秋,半溪清水半峰雪。只今六月无此物,君能唤渠

  • 地主之谊

    《左传.哀公十二年》:“子服景伯谓子贡曰:‘夫诸侯之会,事既毕矣,侯伯致礼,地主归饩,以相辞也。’”杜预注:“侯伯致礼以礼宾也。地主,所会主人也。饩,生物。”孔颖达疏:“致礼礼宾,当谓有以礼之,或设饮

  • 暨罗女

    源见“东施效颦”。指西施。相传西施生于诸暨市的苎萝村,故称。唐李商隐《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韵》:“亦若暨罗女,平旦妆颜容。”【词语暨罗女】   汉语大词典:暨罗女

  • 排虚翮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六之二十七:“晋平公游于西河而乐,曰:‘安得贤士与之乐此也?’船人盍胥跪而对曰:‘主君亦不好士耳!夫珠出于江海,玉出于昆山,无足而至者,犹主君之好也。士有足而不至者,盖主君无好士

  • 蚁子梦

    同“蚁梦”。清曹寅《月夜西庭纳凉喜东田枉过》诗之一:“无端螘(同“蚁”)子梦,可到竹林边。”【词语蚁子梦】   汉语大词典:蚁子梦

  • 髀满

    源见“髀肉复生”。髀里长满肉。慨叹久处安逸,年老体衰,不能有所作为。宋陆游《七十一翁吟》:“吏部齿摇心怅望,将军髀满泪汍澜。”

  • 据床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载,郦食其初谒汉王刘邦时,刘邦正“倨床使两女子洗足”,态度轻慢。后因以“据床”谓轻慢而疏于礼节。明张凤翼《红拂记.隐贤依拊》:“情笃神交,礼隆倾盖;义合倒屣,罪切据床。”【词语据

  • 澄清

    源见“揽辔澄清”。指拨乱反正,使局势安定。宋司马光《西斋》诗:“四境已澄清,还以书自怡。”朱德《和郭沫若同志登尔雅台怀人》:“内忧外患澄清日,痛饮黄龙定约君。”【词语澄清】   汉语大词典:澄清

  • 倒行逆施

    比喻做事违背常理,不择手段,胡作非为。《史记.伍子胥列传》载:伍子胥为报父仇,引吴军伐楚,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申包胥责备他,子胥答曰:“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并列 做事违反常理。也用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