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冠避李
源见“瓜田李下”。谓谨言慎行,避免嫌疑。南朝 梁 戴暠《君子行》:“探甑不疑尘,正冠还避李。”
源见“瓜田李下”。谓谨言慎行,避免嫌疑。南朝 梁 戴暠《君子行》:“探甑不疑尘,正冠还避李。”
源见“山公醉酒”。指宴饮者醉后所骑之马,形容放达之士醉后的潇洒之态。唐李白《秋浦歌》之七:“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见“舳舻千里”。【词语轴轳千里】 成语:轴轳千里
源见“绝妙好辞”。谓深识并欣赏美文。清 黄鷟来《赠姚君山》诗:“高文黼黻自垂身,虀臼碑传识受辛。”
《史记.孟尝君列传》载:战国时,齐国孟尝君好客,门下有食客数千人。他在秦国为相,不久想回齐国去。秦昭王不准,并想杀掉他。他的门客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
见〔嵩高维岳,峻极于天〕。
《后汉书.王烈传》:“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彦方,王烈的字)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烈曰:‘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
同“吹毛求疵”。黡,黑痣。晋葛洪《抱朴子.接疏》:“明者举大略细,不忮不求,故能取威定功,成天平地,岂肯称薪而爨,数粒乃炊,并瑕弃璧,披毛索黡哉!”连动 黡,黑痣。拨开毛找黑痣,比喻故意找毛病。语出晋
《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传》:“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乃中山立馆,自号华阳陶隐居。”“始从东阳孙游岳受符图经法,遍历名山,寻访仙药……弘景既得神符秘诀,以为神丹可成……
源见“竹林七贤”。本指魏 晋间阮籍、嵇康等七人在竹林的宴游。后泛指友人的欢聚宴饮和游乐。南朝 梁萧钧《晚景游泛怀友》诗:“一辞金谷苑,空想竹林游。”亦用以称美叔侄关系。唐储光羲《仲夏饯魏四河北觐叔父》
《左传.哀公十五年》载:春秋末年,卫灵公之子蒯聩(《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作蒉聩),因得罪了灵公的宠姬南子,而逃到国外,未立为国君。后来他与姊孔伯姬(孔悝之母)合谋,胁迫孔悝(当时卫国是孔氏专政),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