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日近长安远

日近长安远

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司马绍)数岁,坐元帝(司马睿)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关于此说又见《晋书.明帝纪》。

公元三一一年(永嘉十一年),前赵刘曜攻破洛阳,俘虏了晋怀帝,后又攻陷长安,晋愍帝被俘,于是西晋遂亡。晋元帝司马睿,在中原南迁士族的支持下,联合江南氏族,在南京建立了东晋政权。晋明帝数岁时,一次长安来人与元帝闲谈,当元帝问明帝长安和日哪个远时,明帝回答说:“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为彰明帝的聪明,第二天在朝臣宴会上,再次问他这个问题时,明帝却回答说“日近”。这使元帝大为吃惊,问他为什么改变了昨日的答话,明帝说:“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后因以“日近长安远”比喻向往帝都而不得至。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望眼连天,日近长安远。”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十八出“沈江”:“〔锦缠道〕哭声动九原,日近长安远。加鞭,云里指宫殿。”


其他 长安,古都,今西安。太阳看得见,觉得近;京城长安看不见,所以觉得远。比喻远离京城,却又向往京城。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清·孔尚任《桃花扇》:“跨上白骡鞯,空江野路,哭声动九原。~,加鞭,云里指宫殿。”△多用于描写故国情怀。


【典源】《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初学记》卷一引南朝梁·刘劭《幼童传》亦载,文大略同。

【今译】 东晋明帝司马绍年数岁时,有次坐其父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他洛阳的情况,不禁流泪。司马绍问为什么哭?元帝告诉他因为中原动乱,皇室东渡长江的经过。又问司马绍:“你觉着长安与太阳哪个远?”司马绍答:“太阳远,从未听过有人从太阳边来,因此知道。”元帝很惊异。第二天会集群臣宴会,告诉他们这回事,又问司马绍这个问题。司马绍答道:“太阳近。”元帝奇怪,问:“你怎么与昨天回答的不一样?”司马绍说:“举头只见太阳,却看不见长安。”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不得接近皇帝,蒙受赏识; 或指向往京都、朝廷而无法达到。

【典形】 长安不见、长安近、长安日、长安日近、长安远、日近长安远、日远长安、知日近、长安近日边、出门望长安、洛阳远如日、举头唯见月。

【示例】

〔长安不见〕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长安近〕 清·赵翼《哭璞涵之讣》:“空悬望眼长安近,欲返遗骸蜀道难。”

〔长安日〕 唐·岑参《忆长安曲》之一:“长安不可见,但见长安日。”

〔长安日近〕 明 · 汤显祖 《紫钗记》:“回首长安日近,东方送使君,南陌恨闺人。”

〔长安远〕 唐·温庭筠《送崔郎中赴幕》:“相思休话长安远,江月随人处处圆。”

〔日近长安远〕 清·孔尚任《桃花扇》:“日近长安远,加鞭,云里指宫殿。”

〔日远长安〕唐·骆宾王《上廉察使启》:“既而日远长发,出蓬门而西笑;云飘吴会,遥松浦以南浮。”

〔知日近〕 清·黄遵宪《车驾驻开封府》:“举首长安知日近,肯留河上再迁延。”


【词语日近长安远】  成语:日近长安远汉语词典:日近长安远

猜你喜欢

  • 势不两立

    双方尖锐对立,其势不可并存。《战国策.楚策一》:“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亦作“势不两存”。《三国志.吴志.陆逊传》:“得报恳恻,知与(文)休久结嫌隙,势不两存。”主谓 势,情势;立,

  •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万般:万种。下品:犹下等。 世上万种行业都是下等,只有读书这一行最为高尚。 旧时鼓吹“读书做官”,错误地把读书置于一切之上。语出宋.汪洙《神童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宋.无名氏《张协状元

  • 讴歌顺人

    《孟子.万章上》:“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顺人,顺应

  • 养在深闺人未识

    原指妇女生长在深闺里未被人知。 后也比喻某些地处偏僻的事物不被外界所了解。语出唐.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周代《晚晴小集.武当山寻梦》:

  • 杨朱哭

    《列子》:“随梧之死,杨朱抚其尸而哭。”(据《太平御览》卷四八七引)战国卫国人杨朱,字子居。他的朋友随梧死后,他抚尸痛哭,哀伤不已。后用为咏哀哭亡逝之典。唐.王维《过沈居士山居哭之》诗:“杨朱来此哭,

  • 身先士众

    同“身先士卒”。《旧唐书.李密传》:“公当身先士众,早定关中,乃欲急自尊崇,何示人不广也?”见“身先士卒”。《旧唐书·李密传》:“公当 ~,早定关中。”【词语身先士众】  成语:身先士众汉语大词典:身

  • 物有其容

    物:指各类事物。容:容貌。 各种事物都有其相应的外貌。语出《左传.昭公九年》:“事有其物,物有其容。”汉.张衡《东京赋》:“于是备物,物有其容。”唐.苏頲《封东岳朝觐颂》:“匪疾匪徐,物有其容。”

  • 先生苜蓿盘

    源见“苜蓿盘”。形容小吏、士子生活清寒。明李东阳《寄彭民望》诗:“长安旅食淹留地,惭愧先生苜蓿盘。”

  • 信笔涂鸦

    源见“涂鸦”。谓随便书写,字迹如同鸦群一样凌乱,比喻字写得很稚拙或胡乱写作。常用为自谦之词。清李渔《意中缘.先订》:“僻处蛮乡,无师讲究,不过信笔涂鸦,怎经得大方品骘。”偏正 随意写写画画。比喻字写难

  • 咳唾成珠

    《庄子.秋水》:“夔谓蚿曰(夔,是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流波山上的一足兽。蚿,是一种百足之虫):‘吾以一足,趻踔而行(趻踔,音chěnchuō,进退不定跳躍前进),予无如矣。今子之使万足,独奈何?’蚿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