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旁观者清

旁观者清

置身于事情局外的人,比当事者看得清楚。原作“旁观见审”。出自唐元行冲之语。元行冲(653-729年),名澹(dàn淡),以字行。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博学多通,尤善音律及训诂之书。进士及第。累迁通事舍人,太常少卿。开元初曾任岐州刺史、右散骑常侍、东都副留守、大理卿等,但他志在著作,不愿任此类职务,遂改任弘文馆学士、国子祭酒等职。曾编过《魏典》三十篇,并为唐玄宗自注的《孝经》和魏徵所著《类礼》一书撰义疏。但后者因张说等人的反对,未能在国子学中使用。为此,他又著《释疑》篇以自释。其中便曾讲到“往往当局者迷惑,而‘傍观见审’。”后人遂作“旁观者清”。

【出典】:

旧唐书》卷102《元行冲传》3179页:“客曰:‘当局称迷,傍观见审,累朝铨定,故是周详,何所为疑,不为申列?’”

【例句】: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9“说起来,下棋的最怕傍人观看。常言道,傍观者清,当局者迷。” 清·曹雪芹《红楼梦》55回:“俗语说:‘旁观者清’,这几年姑娘冷眼看着,或有该添该减的去处,二奶奶没行到,姑娘竟一添减。”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26回:“从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姐姐细想这宝砚雕弓,岂不是天生地设的两桩红定?”


主谓 旁观的人比当事者看得更清楚。语出《红楼梦》55回:“俗话说旁观者清。”费宏达《女人们》:“常言道当事者迷,~,自己怎么给粘糊了。”△多用于表现人们对事情的认识方面。→洞若观火 ↔当事者迷。 也作“傍观者清”。


【词语旁观者清】  成语:旁观者清汉语词典:旁观者清

猜你喜欢

  • 任安独存

    指任安不趋炎附势。后以此典比喻讲信义,不朝秦暮楚。任安,荥(xíng形)阳(今河南荥阳东北)人。曾为大将军(将军最高称号,管统兵征战,掌政权,位比三公)卫青(字仲卿。姐卫子夫被汉武帝立为卫皇后)舍人(

  • 系足之绳

    源见“月下老人”。谓缔结婚姻。《二刻拍案惊奇》十一:“绿袍年少,别牵系足之绳;青鬓佳人,立化望夫之石。”

  • 大嚼屠门

    同“屠门大嚼”。唐罗隐《黄鹤驿偶题》诗:“高歌酒市非狂者,大嚼屠门亦偶然。”

  • 永和

    源见“兰亭会”。代指王羲之等山阴 兰亭会。因其举行于东晋 永和九年,故称。唐刘言史《上巳日陪襄阳李尚书宴光风亭》诗:“为报会稽亭上客,永和应不胜元和。”

  • 洛浦甄

    同“洛神”。明袁宏道《泾阳驿见王子声壁间韵》:“研乞铜台瓦,姻求洛浦甄。”

  • 芋魁豆饭

    同“芋魁饭豆”。清唐孙华《夏日园居杂咏》之十:“苦草王瓜随地满,芋魁豆饭一生过。”【词语芋魁豆饭】  成语:芋魁豆饭汉语大词典:芋魁豆饭

  • 适野谋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成),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后因以“适野谋”谓在野

  • 侨札之好

    同“侨札之分”。《三国志.陆抗传》“故得将士欢心”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晋阳秋》:“抗与羊祜推侨 札之好,抗尝遗祜酒,祜饮之不疑,抗有疾,祜馈之药,抗亦推心服之。”

  • 椿龄

    同“椿年”。唐吴筠《步虚词》之七:“绵绵庆不极,谁谓椿龄多?”宋司马光《庆文公八十会口号》序:“亲邀相车,就宴甲第,跪斟芳醑,仰视椿龄。”【词语椿龄】   汉语大词典:椿龄

  • 槐棘

    源见“三槐九棘”。喻指三公九卿。亦指三公九卿之位。晋葛洪《抱朴子.审举》:“上自槐棘,降逮皂隶,论道经国,莫不任职。”南朝 梁任昉《桓宣城碑》:“将登槐棘,宏振纲网。”【词语槐棘】   汉语大词典: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