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方寸之木,高于岑楼

方寸之木,高于岑楼

岑楼:高而顶尖的楼。 一寸厚的木块,比尖角高楼还高。 意谓两种事物,如果不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语出《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清.叶燮《原诗.内篇上》:“时手每每取捷径于近代当世之闻人,窃其体裁字句,以为祕本。生平未尝见古人而才名已早成矣。何异方寸之木,而遽高于岑楼耶?”


其他 岑楼,尖顶高楼。把一寸高的方木块放在高楼的尖顶上,会比高楼还高。比喻不在同一基础上比较,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语本《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清·叶燮《原诗·内篇上》:“生平未尝见古人,而才名已早成矣。何异方寸之木,而遽高于岑楼耶?”也作“寸木岑楼”。


【词语方寸之木,高于岑楼】  成语:方寸之木,高于岑楼汉语词典:方寸之木,高于岑楼

猜你喜欢

  • 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论语.先进》“过犹不及”宋朱熹集解:“夫过不及,均也。差之毫厘,缪以千里。”见“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词语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成语: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 吹毛

    源见“吹毛求疵”。谓刻意挑剔过失或缺点;亦称指摘细小的缺点。唐张说《狱箴》:“吏苟吹毛,人安措足!”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古人疵句》:“如此之类,虽属吹毛,然不能为古人讳也。”【词语吹毛】   汉语大词

  • 生荣亡哀

    同“生荣死哀”。《隶释.汉刘宽后碑》:“生荣亡哀,厥声载路。”见“生荣死哀”。《隶释·汉刘宽后碑》:“~,厥声载路。”【词语生荣亡哀】  成语:生荣亡哀汉语大词典:生荣亡哀

  • 枣似瓜

    同“枣大如瓜”。清方文《奉酬范质公司马》诗:“东风柔橹别江沙,送我安期枣似瓜。”

  • 心之官则思

    心:古时人们认为心是思维器官。官:官能,作用。思:思考。 脑筋的作用就是思考。语出《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清.李渔《闲情偶寄.居室部.墙壁第三》:“‘心之官则思。’

  • 枕戈达旦

    同“枕戈待旦”。《明史.吴良传》:“夜宿城楼,枕戈达旦,训将练兵,常如寇至。”见“枕戈待旦”。《明史·张廷玉列传》:“良仁恕俭约,声色货利无所好。夜宿城楼,~。训将练兵,常如寇至。”【词语枕戈达旦】

  • 文武吉甫

    《诗经.小雅.六月》:“薄伐?狁,至于太原。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唐.孔颖达疏:“王师所以得胜者,以有文德武功之臣尹吉甫,其才略可以为万国之法。”文武吉甫,指有文德武功的尹吉甫,他是周宣王的大臣。他曾

  • 喜起

    《书.益稷》:“〔帝〕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孔传:“股肱之臣喜乐尽忠,君之治功乃起。”后以“喜起”谓君臣协和,政治美盛。清黄宗羲《子刘子形状》:“方且为内降,为留中不报,又何以追

  • 师承

    《后汉书.儒林传序》:“若师资所承,宜标名为证者,乃著之云。”后因以“师承”指学术、技艺上的一脉相承。宋宋祁《宋景文公笔记.考古》:“王弼注《易》,直发胸臆,不如郑玄等师承有来也。”【词语师承】   

  • 一蹴而得

    同“一蹴而就”。茅盾《路》十二:“现在,他们认为胜利不能一蹴而得,必须用持久战。”见“一蹴而就”。茅盾《路》:“现在,他们认为胜利不能~,必须用持久战。”【词语一蹴而得】  成语:一蹴而得汉语大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