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文质彬彬

文质彬彬

原指既有高深的知识,又有雅致的风度。后来常用于形容人举止斯文,态度闲雅。这是孔子对当时社会文人的一般要求。他认为,如果朴实超过了文采,不免陷于粗野;而文采超过朴实,则又陷于虚夸。朴实和文采配合得当,才可称得上是一位君子。

【出典】:

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例句】:

唐·王勃《三国论》:“文帝富于春秋,光膺禅位,临朝恭俭,博览坟籍,文质彬彬,庶几君子者也。” 《古今杂剧》元《费唐臣贬黄州》三:“见如今御史台威风凛凛,怎敢向翰林院文质彬彬。” 《毛泽东选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主谓 彬彬,谐调配合。多用以形容人举止文雅,态度从容。语出《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镜花缘》15回:“唐敖看那尹玉生得~,极其清秀。”△褒义。多用于举止态度方面。→温文尔雅 彬彬有礼 温柔敦厚 斯斯文文 ↔袒裼裸裎 敞胸露怀暴戾恣睢。也作“彬彬文质”、“文质斌斌”。


解释文:文雅。质:朴实。彬彬:文质各占一半的形貌。形容文华质朴配合得宜,既有文采,又很朴实。后常用来形容人举止文雅有礼貌。

出处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教育自己的学生,做人要既文雅又朴实。他说:“如果过于朴实,使得朴实超过了文雅,就显得粗陋;如果过于文雅,使得文雅超过了朴实,则会显得浮华。只有文雅和朴实各占一半,配合得当,才是君子。”

孔子对于质和文的论述,其实涉及了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后代将其加以推广,应用到为人处世、撰文写作等许多方面,总体要求是内容要与形式配合得当,只有两者配合得当,才称得上完美、完善。

近义温文尔雅

例句

新来的老师戴着一副眼镜,显得文质彬彬的。


【词语文质彬彬】  成语:文质彬彬汉语词典:文质彬彬

猜你喜欢

  • 危行危言

    《论语.宪问》:“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危,高。危言危行,指高明的言论和高尚的行为。孙,即谦逊之义。孔子认为,国有道,尽可以发表高明之言实践高尚之行;如果国无道,高尚的行为虽

  • 投香

    《晋书.吴隐之传》:“初,隐之为奉朝请,谢石请为卫将军主簿。隐之将嫁女,石知其贫素,遣女必当率薄,乃令移厨帐助其经营。使者至,方见婢牵犬卖之,此外萧然无办。后至自番禺,其妻刘氏赍(赍音jī,带着,携带

  • 反掌字

    晋葛洪《抱朴子.自叙》载:葛洪家贫,抄书“常乏纸,每所写,反覆有字,人鲜能读也。”后遂以“反掌字”指纸的两面皆写有字,以惜纸。唐李峤《纸》诗:“莫惊反掌(一本作“复”字)字,当取葛洪规。”

  • 天行健

    《周易.乾卦》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唐.孔颖达疏:“天行健者,谓天体之行,昼夜不息,周而复始,无时亏退。”《周易》“乾卦”象词称“天行健”,是指天道运行的无止无息。故君子自强发奋,也不应停止

  • 窥窬分毫

    《初学记》卷二四引晋 成粲《平乐市赋》:“目语额瞬,动頞塞鼻。谈智于尺寸之间,窥窬於分毫之际。”后用为商贾自谦之词。谓谋求小利。宋 胡继宗《书言故事.商贾》:“作商而归,谢人曰窥窬分毫耳。”陈玩直解:

  • 有才无命

    有才能而命运不好。唐代杜甫《寄狄明府博济》诗:“比看叔父四十人,有才无命百寮底。”寮:通“僚”。并列 富有才干而命运不好。唐·李白《暮春江夏送祖监丞之东都序》:“误学书剑,薄游人间,紫微九重,碧山万里

  • 绿野

    同“绿野堂”。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此公(指裴度)胸中亦未得全为无事人,绿野之游,岂易得哉!”清赵翼《瓯北诗话.查初白诗》:“绿野天开裴令墅,冶城人识谢公墩。”【词语绿野】   汉语大词典:绿野

  • 破悬虱

    同“精贯虱心”。明高启《青丘子歌》:“微如破悬虱,壮若屠长鲸。”

  • 熊鱼

    同“鱼与熊掌”。宋范成大《丙午新正书怀》诗:“鹏鷃相安无可笑,熊鱼自古不容兼。”【词语熊鱼】   汉语大词典:熊鱼

  • 鹏抟羊角

    源见“鲲鹏展翅”。形容气象阔大。宋沈遘《次韵和孙少述润州望海楼》:“鹏抟羊角来天外,鳌戴方壶献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