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敢死之士

敢死之士

指李同向平原君赵胜建议,尽散家财,募集勇敢不怕死之人三千名,冲击围城的秦军。后以此典比喻勇敢不怕死的突破手和勇士。李同:本名李谈,因司马迁的父亲名司马谈。为避讳,改“谈”为“同”。李同的父亲是邯郸(今河北邯郸)城内管理官办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传舍”官吏。秦军围困邯郸城,楚国、魏国答应分派解救赵国的救兵还没有到,秦军加紧围攻邯郸,邯郸快要守不住,平原君赵胜很是忧虑不安。这时,李同说:“邯郸的老百姓,用死人枯骨当柴烧,把儿女交换着吃,这可以说是万分危急了!”“现在您真能命令夫人以下人员编入士兵行列,分担一份守城劳动,把家里所有财物都犒赏战士,战士们正当忧愁痛苦时候,是容易赢得他们感戴的。”当时平原君听从了他的意见,得到敢死队员三千人。李同就和这三千人冲击围城的秦军,秦军被打后退三十里。正好遇着楚国和魏国的救兵来到,秦军于是就撤走了,邯郸又保存下来。李同战死,封他的父亲为李侯。此典又作“敢死”。

【出典】:

史记》卷76《平原君虞卿列传》2369页:“李同曰:‘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谓急矣!”“今君诚能令夫人以下编于士卒之间,分功而作,家之所有尽散以飨(xiǎng想,通“饷”,犒赏)士,士方其危苦之时,易德耳。’于是平原君从之,得敢死之士三千人。李同遂与三千人赴秦军,秦军为之却三十里。亦会楚、魏救至,秦兵遂罢,邯郸复存。李同战死,封其父为李(地在今河南温县西南)侯。”

【例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光武乃与敢死者三千人,从城西水上冲其中坚。”


偏正 敢,勇敢。士,士兵。为完成最艰巨的战斗任务,而不怕死的勇士。语出《史记·平原君列传》:“得敢死之士三千人。”[例]在革命战争年代牺牲的同志,他们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爱国心所驱使。△用于描写勇敢无畏。


猜你喜欢

  • 因陋就寡

    谓满足于简陋苟且,不求改进。汉 刘歆《移让太常博士书》:“往者缀学之士,不思废绝之阙,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烦言碎辞,学者罢老,且不能究其一艺。”清 顾炎武《日知录.拟题》:“披庄不过盈尺,因陋就寡,

  • 不看金面看佛面

    同“不看僧面看佛面”。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二章:“大天王哀求说:‘自成,老表,闯王,不看金面看佛面,看在如岳叔的情面上,你抬抬手让我过去吧!’”见“不看僧面看佛面”。姚雪垠《李自成》1卷12章:

  • 重为冯妇

    冯妇,人名;重为冯妇,形容重操旧业。齐国闹饥荒,陈臻说,国中的人以为您又会替大家请求齐王打开棠乡的仓库来赈济百姓,恐怕不便再这样做吧。孟子说,如果再这样做,那就成了冯妇了。晋国有个人叫冯妇,善于打老虎

  • 铲草除根

    《左传.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蕰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后以“铲草除根”谓彻底去除祸根,不留后患。明陶宗仪《辍耕录.连枝秀》:“半世连枝带叶,算从前,历尽虚花,一朝铲

  • 封泥

    源见“泥封函谷”。谓关隘把守坚固。唐太宗《入潼关》诗:“弃?怀远志,封泥负壮情。”【词语封泥】   汉语大词典:封泥

  • 肉鼓吹

    宋人《外史梼杌》(《类说》二十七卷):五代蜀李匡远凶暴苛刻,一日不行刑,便惨然不乐。他听到笞挞之声时,便说:“此吾一部肉鼓吹。”笞挞,指用鞭板棍棒等拷打人。鼓吹,谓鼓钲箫笳等各种乐器的合奏,犹言今日交

  • 目濡耳染

    见“耳濡目染”。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不学以能。”【词语目濡耳染】  成语:目濡耳染汉语大词典:目濡耳染

  • 碧海桑田

    同“沧海桑田”。元冯子振《鹦鹉曲.洞庭钓客》曲:“算人间碧海桑田,只是燕鸿来去。”

  • 莫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仁

    人:一作“仁”。 不要相信他立身正直,须要提防他为人不仁。 古代熟语。表示对人不可轻易相信,放松警惕。语出宋.陈元靓《事林广记.卷九.结交警语》:“莫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仁。”《西游记》八一回:“老

  • 随乡入乡

    亦作“入乡随乡”。原意为到什么地方就遵从那个地方的风俗。也比喻能适应环境,随遇而安。宋代范成大《秋雨快晴静胜堂席上》诗:“天涯节物遮愁眼,且复随乡便入乡。”见“随乡入俗”。《红楼梦》41回:“俗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