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掬指

掬指

左传.宣公十二年》载:鲁宣公十二年春,楚庄王发兵包围进攻郑国,因郑、晋有盟,郑便向晋告急求援。可是晋军六月赶到黄河边时,郑国已经投降。晋三军统帅中军将荀林父想回师,中军佐先縠却坚决主张渡河击楚,于是他率中军之一部,渡过黄河。荀林父迫不得已,采纳韩厥的建议,为援救先縠,只得督师渡河,驻军在敖、鄗两山之间。由于楚军在邲突袭晋军,晋中下两军被击败。士会率领的上军因事先有准备,在敖、鄗之间七处设下伏兵,故不败。晋中下两军被击败后,仓惶渡河,中军大夫赵婴齐早有逃跑准备,预先使他的部下在黄河边准备了舟船,故他所率一部先行渡河而云。楚兵追来,中军大部和下军官兵争相渡河逃命,乱作一团。“桓子(即荀林父)不知所为,鼓于军中曰:‘先济者有赏!’中军、下军争舟,舟中之指可掬也。”

掬,两手合捧。指可掬,是形容军士扒住船舷争渡被砍掉的断指之多。后因以“掬指”、“骸爨”形容战争的残酷和惨败的局势。

唐.李白《南奔书怀》诗:“舟中指可掬,城上骸争爨。”


猜你喜欢

  • 鹿为马

    同“鹿是马”。宋王安石《桃源行》诗:“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词语鹿为马】   汉语大词典:鹿为马

  • 漏瓮沃焦釜

    用破瓮中的余水,浇到已经焦了的釜中去。比喻当务之急,刻不容缓。《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周子曰:‘……且赵之于齐楚,捍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曰亡赵,明曰患及齐楚。且救赵之务,宜若奉漏瓮沃焦

  • 困鳞

    同“涸辙之鲋”。清吴嘉纪《夏次公来东淘业盐赠诗》诗:“伏骥几曾忘道路,困鳞聊且就沾濡。”

  • 葵藿倾阳

    三国魏.曹植《求通亲亲表》:“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回光,然终向之者,诚也。”用葵花和豆叶倾向太阳,比喻倾向于所尊重的人。旧时多用以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心。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葵

  • 双鲤书

    源见“鱼传尺素”。指书信。宋晁补之《斗百草》词:“双鲤书来,大刀诗意,纵章台,青青似昔。重寻事,前度刘郎转愁寂。”

  • 虱处裈中

    《晋书.阮籍传》:“独不见群虱之处裈(裈,音kūn,裤子)中?逃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也;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裈裆,自以为得绳墨(指规矩法度)也。然炎丘火流,焦邑灭都,群虱处于裈中而不能出也。

  • 此种非人间

    厉鹗《宋诗纪事》引陶宗仪《辍耕录》云:“唐(珏)葬骨后,又于宋帝殿掘冬青树植所函土堆上。”按:唐珏为参于收葬宋帝遗骨之一,《辍耕录》以主谋者归之,故把他作为代表。宋亡后,河西僧札木扬喇勒智发掘南宋诸帝

  • 婴麟

    触其逆鳞。婴:触犯。《韩非子.说难》:“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后称人臣敢冒犯君主而作谏诤,叫“婴鳞”。参

  • 黄金尽

    源见“季子貂敝”。形容人功名未遂,失意穷困。唐王维《送丘为落第归江东》诗:“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 骇人视听

    骇:惊,吓。使人非常震惊。又作“骇人听闻”、“骇人闻见”。出自隋王劭的事迹。王劭,见后“迂怪不经”条。据载,他所编的史书常常将一些重要事件与人物遗漏,专载一些无关宏旨的奇谈怪事,文词也十分粗俗,不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