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荐鹗”。喻指识人才。唐王维《送丘为落第归江东》诗:“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人。”
同“哭遗弓”。唐元稹《宪宗章武孝皇帝挽歌辞》之一:“触鳞曾在宥,偏哭堕髯前。”
源见“丰城剑气”。喻英才被埋没或遗弃。清袁枚《烹珠叹》诗:“玉呈楚国冤虽雪,剑化延津死未甘。”
《世说新语.方正》:“王文度(王坦之字)为桓公(温)长史,时桓为儿求王女,王许咨蓝田(王述又称蓝田,为坦之父)。既还,蓝田爱念文度,虽长大犹抱著膝上。文度因言桓求己女婚。蓝田大怒,排文度下膝,曰:‘恶
《诗.小雅.鱼藻》“鱼在在藻”毛传:“鱼以依蒲藻为得其性。”后以“得性”谓合其情性。南朝 宋谢灵运《道路忆山中》诗:“得性非外求,自己为谁纂。”南朝 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草木不夭,昆虫得性。
同“黄雀知恩”。明沈受先《三元记.秉操》:“尝闻说道雀解衔环,犬知结草……我受冯员外活命之恩,将何以报?”
参见:淮阳病
源见“东山再起”。谓重新出仕。宋李廷忠《庆清朝.上楼大参》词:“天启重光,地钟上瑞,有人起自东山。”
唐柳宗元《鞭贾》载:有富家子以五万钱购一鞭,谓以巨款购此鞭,为爱其色黄而有光泽,持以夸示于柳。柳命僮仆烧汤洗之,则鞭之色泽尽失,现出枯干苍白的本色。乃知“向之黄者栀也,泽者蜡也”。因曰:“今之栀其貌,
源见“吊鹤”。指吊丧之事,寓含称颂亡者有贤德之意。唐刘禹锡《湖南观察使故相国袁公挽歌》之三:“地得青乌相,宾惊白鹤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