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悬鹑百结

悬鹑百结

同“悬鹑百结衣”。北周庾信《拟连珠》之二九:“盖闻悬鹑百结,知命不忧。”《聊斋志异.张诚》:“悬鹑百结,伛偻道上。”


述补 鹑,鸟名。秃尾巴,羽毛杂有暗黄色斑点和条纹,像补缀连结破衣。结,补丁连结。比喻衣衫破烂。北周·庾信《拟连珠》之二十九:“盖闻~,知命不忧。”《聊斋志异》卷2:“~,伛偻道上。”△多用于描写衣衫褴褛。→衣衫褴褛 鹑衣百结


【典源】《荀子·大略》:“子夏贫,衣若县 (悬) 鹑。”《太平御览》卷六八九引王隐《晋书》曰:“董威辇,不知何许人,忽见洛阳,止宿白社,于市得残缯,辄结以为衣,号曰:‘百结衣’。”【今译】 春秋时,孔子的弟子卜商(字子夏) 贫寒,衣衫褴褛,就象拴挂着毛斑尾秃的鹌鹑一样。又晋时董威辇在洛阳,夜晚宿于白社,他在市上拾得残破布条,就用来连缀成衣,称之为“百结衣”。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贫困,衣服破烂。

【典形】 百结、百结鹑衣、百结之褐、鹑服、鹑悬、鹑衣、悬鹑、悬鹑百结、悬鹑衣、衣鹑结、衣百结。

【示例】

〔百结〕 北周·庾信《谢赵王赉白罗袍袴启》:“披千金之暂暖,弃百结之长寒。”

〔百结鹑衣〕 元·张国宾《公孙汗衫记》:“我子见百结鹑衣不盖身,怎直这般家道窘!”

〔百结之褐〕 宋·孙觌《西徐上梁文》:“拥百结之褐,扪虱自如; 拄九节之筇,送鸿而去。”

〔鹑服〕 唐·骆宾王《寒夜独坐游子多怀》:“鹑服长悲碎,蜗庐未卜安。”

〔鹑悬〕 宋·范成大《自冬徂春道中多雨》:“蜡屐惊踵决,油衣笑鹑悬。”

〔鹑衣〕 宋·刘筠《受诏修书述怀感事》:“蜗舍游从寡,鹑衣礼貌疏。”

〔悬鹑〕 唐·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契》:“书成无过雁,衣故有悬鹑。”

〔悬鹑百结〕 北周·庾信《拟连珠》之二十九:“盖闻悬鹑百结,知命不忧;十日一炊,无时可耻。”

〔悬鹑衣〕 宋·陆游《书叹》:“齑盐不给脱粟饭,布褐仅有悬鹑衣。”

〔衣鹑结〕 宋·张孝祥《和沈教授子寿赋雪》之二:“此公也自可怜人,家徒四壁衣鹑结。”


【词语悬鹑百结】  成语:悬鹑百结汉语词典:悬鹑百结

猜你喜欢

  •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克己:克制自己。复礼:恢复周礼。归:归顺。仁:指仁人。 一旦克己复礼,天下都归顺于你这有仁德的人。 此即儒家所谓“仁人无敌于天下”之意。语出《论语.颜渊》:“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后汉书.

  • 素患难行乎患难

    素:平素,向来。 一向处于患难之中,就按患难中的条件行事。语出《礼记.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清.

  • 军不血刃

    军:兵卒。血刃:血染刀口。士兵的武器上尚未沾血。指未经交战就取得胜利。语本《荀子.议兵》:“兵不血刃,远迩来服。”见“兵不血刃”。三国蜀·诸葛亮《为后帝伐魏诏》:“夫王者之兵,有征无战,尊而且义,莫敢

  • 八花砖

    唐李肇《翰林志》载:唐 德宗时,翰林院厅前铺有花砖道,学士入值,以日影射及五砖时为准,李程每日于日影过八砖时始至,人号称其为“八砖学士”。后以“八花砖”为任职翰林院的典实。唐黄滔《投翰长赵侍御》诗:“

  • 金掌

    《史记.封禅书》:“其后则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徐广曰:‘元鼎二年时。’”《汉书》卷二十五上《郊祀志上》:“又作……承露仙人掌之属矣。”三国魏.苏林注:“仙人以

  • 避面尹邢

    源见“尹邢避面”。泛指互相嫉妒而不见面的人。《儿女英雄传》二七回:“这等一个人便在宦途世路上遇着了,还不免弄成个避面尹 邢,怎的肯引他作同心管 鲍?”述宾 因嫉妒而避不相见。语本《史记·外戚世家》汉武

  • 同舟敌国

    指吴起对魏武侯说:如果国君不修德政,就是同船的人,也都会成为敌人。后以此典比喻如果不讲德义,亲信也会叛离;又比喻旗鼓相当的对手。魏文侯死后,吴起奉事他的儿子魏武侯。魏武侯坐了船。在黄河里顺流而下,船行

  • 一斛珠

    唐.曹邺《梅妃传》:“梅妃,姓江氏,莆田人。……妃悲咽泣下。上在花萼楼,会夷使至,命封珍珠一斛密赐妃,妃不受,……上览诗,怅然不乐,令乐府以新声度之,号一斛珠曲,名始此也。……”唐传奇《梅妃传》,说唐

  • 体无完肤

    原作“体无完皮”。全身没有一块完好的皮肤。有时亦比喻文章、论点被驳斥的一无是处。师纂,三国魏将。公元263年,从邓艾偷渡阴平袭蜀,行无人之地七百里,出天险剑阁,列阵绵竹,斩守将诸葛瞻及尚书张尊,至成都

  • 喣沫

    源见“相濡以沫”。喻同处困难互相帮助。清赵翼《六哀》诗:“识士于未遇,援手已高谊。不论遇不遇,喣沫情更挚。”【词语喣沫】   汉语大词典:喣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