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得心应手

得心应手

指技艺纯熟,心手相应。也指作事非常顺手。齐桓公在堂上读书,堂下做木工活的轮扁放下工具,走上堂来问他念的是什么书。齐桓公回答说,是圣人之言。轮扁问,圣人还在吗?桓公说,都死了。轮扁问,那么你读的是古人的糟粕了。桓公生气地说,国君在这里读书,一个木匠哪能妄加评论,说出点道理来还可饶命,不然就处死你。轮扁回答道,我就以我干的木匠活来说吧!做车轮子,榫头做宽了车轮就不牢固;做得小了,又无法安进去。做得不大不小,松紧适宜,才能心手相应,干得顺利。其间技艺,单靠口说说不清,必须心中有数才行。我不能单用嘴说使我儿子明白,我的儿子也不能完全接受我的这套技术。所以到现在七十岁了,这活还是自己动手。古代圣贤在他们的学说还未传世时就已经死了。由此看来,你所读的,不是古人的糟粕又是什么?

【出典】:

庄子·天道》:“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例句】:

北宋·苏轼《赠南屏谦师诗序》:“南屏谦师,妙于茶事,自云得之于心,应之于手,非可以言传学到者。”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书画》:“予家所藏摩诘画《袁安卧雪图》,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


连动 形容功夫高强,做事心手相应。语本《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张贤亮《小说中国》:“可是,时过不久,天使们一个个变成魔鬼,高唱把捡到的一分钱都要‘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的天真学生,殴打老师是家常便饭,面无愧色,比做家庭作业还~。”△褒义。用于处理事情方面。→运用自如 游刃有余 心手相应 左右逢源 心闲手敏 ↔所谋辄左眼高手低 手忙脚乱 力不从心 无从措手。也作“得手应心”、“遂心应手”。


【词语得心应手】  成语:得心应手汉语词典:得心应手

猜你喜欢

  • 载笔

    《礼记.曲礼上》:“史载笔,士载言。”郑玄注:“笔,谓书具之属。”孔颖达疏:“史,谓国史。书录王事者。”后因以“载笔”为借指史官之典。《新唐书.褚遂良传》:“对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载笔,君举必书。

  • 隐鳞戢翼

    同“隐鳞藏彩”。《文选.任昉〈宣德皇后令〉》:“在昔晦时,隐鳞戢翼。”吕延济注:“梁王在昔微时,暗潜其明,如龙凤隐鳞翼也。”并列 龙藏匿鳞甲,凤敛藏羽翼。比喻贤者时宜不合暂时隐居,怀才待用。南朝梁·任

  • 区以别矣

    区:区分,区别。以:而。 意谓有区别。语出《论语.子张》:“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南朝.梁.萧统《文选序》:“退傅有‘在邹’之作,降将著‘河梁’之篇,四言五言,区以别矣。’”唐.林滋《文战赋》:“忠

  • 原氏阡

    《汉书.游侠传.原涉》:“涉字巨先。……初,武帝时,京兆尹曹氏葬茂陵,民为其道为‘京兆仟’。涉慕之,乃买地开道,立表署曰‘南阳仟’,人不肯从,谓之‘原氏仟’。”汉武帝时京兆尹曹氏死后葬在茂陵,通往墓地

  • 杏树

    参见:种杏

  • 锦鳞书

    源见“鱼传尺素”。指远方的书信。唐杜牧《春思》诗:“绵羽啼来久,锦鳞书未传。”【词语锦鳞书】   汉语大词典:锦鳞书

  • 肥遁鸣高

    源见“肥遁”。谓隐退避世,自鸣清高。《老残游记》六回:“昨儿听先生鄙薄那肥遁鸣高的人,说道:‘天地生才有限,不宜妄自菲薄。’”见“飞遁鸣高”。《老残游记》6回:“至于出来的原故,并不是~的意思……至‘

  • 车旋蚁穴

    源见“南柯梦”。谓美梦破灭。清张岱《〈陶庵梦忆〉自序》:“今当黍熟黄粱,车旋蚁穴,当作如何消受?”

  • 梦卜之求

    《史记.殷本纪》:“武丁(殷商帝小乙之子,庙号高宗)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于野,得说于傅险(也作岩)中。是时说为胥靡(古代服劳役的刑徒),筑于傅险。见于武丁,

  • 万人敌

    《史记.项羽本纪》:“项籍(项羽的本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项羽的叔父)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