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三荆”。清 袁龙《端正好.寿业师爱庐五十》套曲:“我与你别宗枝弟与兄,同本原高与曾,祖父行三枝荆并,父叔们恰合着六出花生。”
源见“陶潜柳”。指陶潜。亦借指隐士。黄濬《十二月二十五日作》诗:“吾非戴九灵,亦非陶五柳。编诗署徂年,以此答我后。”
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下):“谚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最犷恶,能食虎子也。”原为谚语,后常借喻人群中必有言行举止乖异者。【词语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成语:虎生三子,必有一彪汉语大词典:虎
唐.杜甫《北征》:“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挽须,拉扯胡须,写孩童天真之举。因用为天伦之乐之典。宋.陆游《剑南诗稿》卷二《定拆号日喜而有作》:“挽须预想诸儿喜,倒指犹为五日留
同“问安视膳”。宋陈亮《廷对策》:“而问安视寝之馀,所以察词而观色,因此而得彼者,其端甚众,亦既得其机要而见诸施行矣。”见“问安视膳”。【词语问安视寝】 成语:问安视寝汉语大词典:问安视寝
偏正 带着武装部队去会盟。春秋时齐桓公争霸,多次同诸侯会盟,其中在僖公年间的四次会盟都带部队,称为“兵车之会”。《谷梁传·庄公二十七年》:“~四,未尝有大战也。”△多用于盟约方面。【词语兵车之会】
源见“致书邮”。谓传送信件的人。宋范成大《藻侄比课五言诗已有意趣因吟病中十二首示之》之七:“堆案书邮少,登门刺字稀。”【词语书邮】 汉语大词典:书邮
《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后因称志同道合的好友为“金兰之友”。《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自昔把臂之英,金兰之友,曾无羊舌下泣之仁,宁慕郈成分宅之德。”吕济延注:
同“三人成虎”。清秋瑾《致琴文书》:“况三言讹虎,众口铄金;因积毁销骨,致他方糊口。”见“三人成虎”。清·秋瑾《致琴文书》:“况~,众口铄金;因积毁销骨,致他方糊口。”【词语三言讹虎】 成语:三言讹
揣摩长辈或上级的心意,奉承恭顺,以博取其欢心。《韩非子.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亦作“先意承志”。《礼记.祭义》:“君子之所为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