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安土重迁

安土重迁

旧时指一般人安于故乡,不轻易迁居到别地。《汉书.元帝纪》:“诏曰:‘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诏:皇帝的命令。


并列 安居于故土,不愿轻易迁移。语出《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三国志·魏书·袁张涼国田王邴管传》:“夫民~,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勤,宜顺其意,乐之者乃取,不欲者勿强。”※重,不读chóng。 △描写安于故土。 →安土重居 ↔四海为家。也作“安故重迁”、“安土恋本”、“怀土重迁”。


解释安土:安于故土。重:以……为重,舍不得。留恋故乡,不愿轻易迁居异地。

出处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东汉元帝时代,土地兼并日趋加剧,农民纷纷破产,有的投入田庄,沦为佃客和奴隶,有的成为国家佃农,有的成为流民。这样一来,这些人原来所承担的租税赋役,都转嫁到了自耕农身上。同时,由于政治腐败,官吏贪残,天灾频繁,各地不断暴发反抗统治者的斗争。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汉元帝以德教治国,以期缓和社会矛盾。

永光四年(公元前40年)九月,汉元帝下令撤销了一些墓园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十月,又下令撤销了各郡国祖庙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当元帝自己在渭城县的陵墓修建开始后,又下诏说:“留恋故乡,不愿轻易迁居异地是百姓的本性,这如同骨与肉相互依附一样。最近官府用大臣侍奉君主、儿子侍奉父亲的道理,报请从各郡国迁移部分居民来侍奉这个陵园,这样做会使得百姓们远远地抛弃了祖先的坟墓,破产失业,亲戚别离,人人怀上思慕故土之心,家家产生不安的气氛。如果这样,东部地区就会遭受人为的损耗,关中地区又会增添无以聊生的百姓,这不是长治久安的方法。”接着,汉元帝又下令撤销了为父母陵园设置的护墓及祭祀人员。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矛盾,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反义志在四方

例句

唐淑贞毕竟算是跑过滩的,见识比她安土重迁的母亲强多了。


【词语安土重迁】  成语:安土重迁汉语词典:安土重迁

猜你喜欢

  • 楚邻

    源见“东墙窥宋”。代指美女。亦代指美女般的美好事物。宋范成大《次韵知郡安抚元夕赏倅厅红梅》之二:“真色生香绝世逢,烟光池面雨溶溶。楚邻不待施朱好,虢国翻嫌傅粉浓。”【词语楚邻】   汉语大词典:楚邻

  • 千锤百炼

    形容写作诗文精益求精,反复推敲,功夫很深。唐代皮日休《刘枣强碑》:“自李太白百岁,有是业者,雕金篆玉,牢奇笼怪。百锻为字,千炼成句,虽不在躅太白,亦后来之佳作也。”躅( ㄓㄨㄛˊ zhuó 浊):

  • 羊昙悲感

    同“羊昙泪”。宋张炎《壶中天.怀霅友》词:“李 杜飘零,羊昙悲感,回首俱陈迹。”

  • 混一文轨

    源见“书同文,车同轨”。表示统一国家。《晋书.谢安传》:“安方欲混一文轨,上疏求自北征。”

  • 老妪解诗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一):“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传说唐代诗人白居易作诗,先读给老妪听,老妪如不懂,就重新再写。后以“老妪解诗”比喻诗作浅显易懂

  • 梁公陟太行

    源见“白云亲舍”。指唐狄仁杰登太行山望白云思念远方亲人。狄仁杰后封为梁国公。清陈康祺《郎潜纪闻三笔》卷三:“迹公九嶷张宴一会,觉驱车九折坂,置酒三垂冈,叔子游岘首,梁公陟太行,前史风徽,犹可颉颃也。”

  • 范叔绨

    同“范叔袍”。清顾炎武《酬归祚明等四子韭溪草堂联句见怀二十韵》:“卧冷王章被,穷馀范叔绨。”

  • 黥徒侯王

    《史记.黥布传》:“姓英氏,秦时为布衣。少年,有客相之曰:‘当刑而王。’及壮,坐法黥。布欣然笑曰:‘人相王当刑而王,几是乎?’……项羽封诸将,立布为九江王。……(汉)四年七月,立布为淮南王。”英布少年

  • 董贤女弟

    《汉书.佞幸传.董贤传》:“贤宠爱日甚,为驸马都尉侍中……贵震朝廷。……又召贤女弟以为昭仪,位次皇后,更名其舍为椒风,以配椒房云。昭仪及贤与妻旦夕上下,并侍左右。赏赐昭仪及贤妻亦各千万数。”汉哀帝宠爱

  • 遗民

    晋.陶潜《陶渊明集》卷二《和刘柴桑》元.李公焕注:“遗民尝作柴桑令。”晋人刘程之,曾任柴桑县令,自称“遗民”。后遂用为咏县令之典。唐.耿湋《送崔明府赴青城》诗:“当似遗民去,柴桑政自闲。”【词语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