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孔鲤趋庭

孔鲤趋庭

论语.季氏》:“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后以“孔鲤趋庭”为子受父教之典。明沈受先《三元记.及第》:“父乃严亲,身教为难不可轻,当效义方窦氏,孟母三迁,孔鲤趋庭。”


【典源】《论语·季氏》:“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 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今译】 孔子弟子陈亢问孔子的儿子孔鲤 (字伯鱼):“你得过你父亲什么别人不知的传授吗?”孔鲤回答:“没有。他曾独自在庭院站着,我快步走过,他问我:‘学了诗没有?’我答:‘没有。’他说:‘不学诗,不会讲话。’我便回去学诗。又一天,他又独立于庭中,我快步走过,他问:‘学了礼没有?’我说:‘还没有。’他说:‘不学礼,无法立身做人。’我便回去学礼。只听到这两次。”陈亢回去高兴地说:“问一件事知道了三件事,知道学诗,学礼,又知道君子对子女的态度。”

【释义】 后以此典指学生、晚辈受到老师、长辈的教诲。

【典形】 奉训趋庭、过庭训、过庭语、过庭子弟、孔庭、鲤对、鲤趋、鲤庭、趋庭、趋庭鲤、庭鲤、庭礼、庭训、鲤庭趋。

【示例】

〔奉训趋庭〕 唐·骆宾王《上瑕丘韦明府启》:“幸以奉训趋庭,束情田于理窟。”

〔过庭训〕 清·宋琬《先大夫讳日》:“侧闻过庭训,爱惜如琼瑰。”

〔过庭语〕 三国·曹操《善哉行》:“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

〔过庭子弟〕 三国·曹植《学官颂》:“过庭子弟,诗礼明记。”

〔孔庭〕 宋·陈师道《和寄朱文中》:“鲁国故知臧有后,孔庭早见鲤能诗。”

〔鲤对〕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今兹捧袂,喜托龙门。”

〔鲤趋〕 明·皇甫濂《悼子乘》:“怅怳鲤趋日,礼训犹用情。”

〔鲤庭〕 唐·刘禹锡《酬郑州权舍人见寄》:“鲤庭传事业,鸡树逐翱翔。”

〔趋庭〕 唐·张祜《送刘轺秀才江陵归宁》:“殷勤莫忘趋庭日,学礼三余已学诗。”

〔趋庭鲤〕 唐·白居易《和杨郎中贺杨仆射致仕》:“祥鱣降伴趋庭鲤,贺燕飞和出谷莺。”

〔庭鲤〕 清·黄景仁《题汪松溪遗集》:“十年书成付庭鲤,六经未有如诗尊。”

〔庭训〕 唐·骆宾王 《上郭赞府启》:“又以家传素业,弋书林而聘志;少奉庭训,践文囿以渔魂。”


猜你喜欢

  • 驯鸡对窗

    源见“谈鸡”。谓无为地打发时光。宋刘弇《临江》诗:“愁绝村南舍,驯鸡对小窗。”

  • 溱洧之嫌

    同“溱洧之讥”。明冯梦龙《古今谭概.微词》:“元祐中,大官有婚于中表者,已涉溱 洧之嫌。”

  • 庶几无愧

    元.脱脱等撰《宋史.文天祥传》(卷四一八):“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

  • 腐鼠饥鸢吓

    同“腐鼠吓”。元王结《贺新郎.子昭见和再用韵》词:“腐鼠饥鸢徒劳吓,回首鵷雏何处?”

  • 布帆好

    同“布帆无恙”。清黄景仁《昭灵宫》诗:“远人长揖亦有求,愿得还家布帆好。”

  • 秦楼箫凤

    源见“乘鸾”。指传说中吹箫引凤、乘鸾升天的秦弄玉。郑泽《横塘》诗:“江渚琵琶音已断,秦楼箫凤去无端。”

  • 十指不沾泥

    十个指头没沾过泥土。 表示从未参加田间劳动。语出宋.梅圣俞《陶者》:“陶尽门前土,屋土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宋.杨万里《晚春行田南原》:“吾生十指不沾泥,毛锥便得傲蓑衣。”【词语十指不沾

  • 昆山玉

    《文选》卷三十九秦.李斯《上书秦始皇》:“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唐.李善注引《新序》:“夫剑产于越,珠产于江南,玉产于昆山。”昆山即昆仑山,产美玉。晋人郄诜曾因对策高明以“昆山玉”自比。后以

  • 韩寿香

    源见“贾女香”。指异香或男女定情之物。唐 史凤《传香枕》诗:“韩寿香从何处传,枕边芳馥恋婵娟。”元王实甫《西厢记》一本二折:“张郎倘得相亲傍,乍相逢厌见何郎粉,看邂逅偷将韩寿香。”【词语韩寿香】   

  • 漆室葵心

    源见“漆室忧葵”。借指忧国之心。宋孔平仲《和经父寄张绩》诗之二:“但存漆室葵心在,莫学荆山玉泪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