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鲍鱼:咸鱼。肆:店铺,集市。 好像进入卖咸鱼的集市,时间一长,就闻不出臭味。 比喻人受恶劣环境的影响而逐渐与之同化。语出汉.刘向《说苑.杂言》:“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孔子家语.六本》:“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宋书.颜延之传》:“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与之变矣。”雷震《新燕语》卷上:“……余初入都,颇觉会味参商,苦出门者累月,后亦安之,殊不觉矣。古人谓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具有至理。”周代《晚晴小集.翼南其人其文其画》:“那时像这类不受题材限制,敢于写真实生活的作品还不多见,‘三突出’、‘高大全’的影响尚未消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许多人对这类题材是不易接受的。”


其他 鲍鱼,咸鱼。肆,店铺。好像进入卖咸鱼的店铺,时间长了就闻不到它的臭味了。比喻受到不良的环境影响,时间久了就会习以为常。《孔子家语·六本》:“与不善人居,~,亦与之化矣。”※鲍,不读作“bāo”。△多用于感染同化。→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涅而不淄。也作“入鲍忘臭”。


【词语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成语: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猜你喜欢

  • 大风歌

    此歌是汉高祖刘邦表达渴望安邦治国之情怀。后以此典比喻帝王创业和渴望安邦治国的豪情壮志。刘邦(前256——前195年),字季,沛(今江苏沛县)人。初为泗水亭(今江苏沛县东)长。秦二世元年(前209年),

  • 谢公重起

    源见“东山再起”。谓重新出仕。宋晁端礼《上林春》词:“看花临水,算已号,醉吟居士。奈苍生,尚满望、谢公重起。”

  • 生公说法

    源见“生公点石头”。借指高僧说法。清俞樾《余莲村劝善杂剧序》:“谁谓周郎顾曲之场,非即生公说法之地乎!”见“生公说法,顽石点头”。清·俞樾《金莲村劝善杂剧序》:“谁谓周郎顾曲之场,非即~之地乎?”【典

  • 祢生刺

    同“祢刺”。唐司空曙《送卢堪》诗:“莫使祢生刺,空留怀袖中。”

  • 一心以为鸿鹄将至

    鸿鹄:俗名天鹅。 心里以为有只天鹅快要飞来。 形容人们从事学习或工作不能专心致志。语出《孟子.告子上》:“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 三亩宅

    《淮南子.原道训》:“任一人之能,不足以治三亩之宅也。”后因以“三亩宅”指栖身之地。唐王维《送丘为落第归江东》诗:“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词语三亩宅】   汉语大词典:三亩宅

  •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其:指儿子。 旧指对孝子的考察是:当他父亲在世时,看他怀有什么志向;当他父亲去世后,看他又有什么行为。语出《论语.学而》:“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元.秦简夫

  • 范蠡泛湖

    范蠡,春秋越国大夫。在帮助越王勾践灭吴雪耻以后,认为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因此弃官私隐,变易姓名,泛游江湖,经商致富。后人认为他功成身退,是明哲之举。事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及《史记.货殖

  • 望眼欲穿

    形容期望殷切。明西湖居士《明月环·诘环》: “小姐望眼欲穿,老身去回复小姐去也。”●唐白居易《江楼夜吟元九律诗》: “各有诗千首,俱抛海一边。白头吟处变,青眼望中穿。” 白居易这首给元稹的赠答诗表达了

  • 笄字

    笄( ㄐㄧ jī 几):本是古代盘头发或别住帽子用的簪子,“笄字”是指古代女子到了可以盘发插笄的年龄,也就是到了成年可以出嫁的时期。《仪礼.士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礼记.曲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