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翁失马
《淮南子.人间训》:“塞上之人,有善术(指阴阳五行等方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就)不能为福乎?’居(过了)数月,其马将(带引)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坠而折其髀(股上大骨),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控弦(拉弓射箭)而战,塞上之人死者十九(十分之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指都得到保全)。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变化无穷),深不可测也。”
“塞翁失马”的故事,从祸福反复转化中,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矛盾是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的。其中所包含的祸福无常的“不可知论”和“宿命论”思想,则是应当摒弃的。
后以“塞翁失马”常比喻暂时受损失,却因此而可以得到好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宋.文天祥《山中感兴》诗之二:“山深人不知,塞马谁得失?”意指时局紧张,身居深山也未必能免祸。
主谓 比喻人的福祸可以转换,坏可能变好,好也可能变坏,常与“安知非福”连用。语本《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日,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宋·陆游《长安道》:“士师分鹿真是梦,~犹为福。”△用于失物或失意时的自慰或安慰他人。→福祸无定 时来运转。也作“塞翁得马”、“失马塞翁”。
【典源】《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bi),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今译】 边塞上有位老翁,家中马跑到胡人那边去了,人们都来慰问,老翁说:“怎么知道这不是福呢?’过了几个月,那马带着胡人骏马又跑了回来,人们都来庆贺,老翁说:“怎么知道这不是祸呢?”家中有许多良马, 他儿子好骑,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大腿,人们又来慰问,老翁说:“怎么知道这不是福呢?”又过一年,胡人大举入侵,青壮年都去打仗,边塞的人,十之八九都战死了。只有他儿子因为跛腿,父子得以保全。
【释义】后以此典形容祸福相倚,彼此转化,难以预料。
【典形】 得马、得马失马、偶亡塞马、塞儿坠马、塞马、塞上马、塞上翁、塞翁、塞翁得失、塞翁福、塞翁马、塞翁失马、丧马、失马、失马翁、折足忧、倚伏占北叟、马何预得失、塞叟归驹、塞上归马、得马折足、得马生灾、老翁失马、失马成福、塞上猜、塞上贤。
【示例】
〔得马〕 清·杨潮观《穷阮籍醉骂财神》:“你既是明知得马非为福。我不过聊试挥锄可拾遗。”
〔得马失马〕 宋·黄庭坚《梦中和觞字韵》:“作云作雨手翻覆,得马失马心清凉。”
〔偶亡塞马〕 宋·陆游《高枕》:“偶亡塞马宁非福,太察渊鱼恐不祥。”
〔塞儿坠马〕 清·归庄《病》:“塞儿坠马宁非福,扶杖看云且放怀。”
〔塞马〕 清·蒲松龄《夜发维扬》:“世事于今如塞马,黄粱何必向遭逢。”
〔塞上马〕 宋·王安石《用前韵戏赠叶致远》:“忘情塞上马,适志梦中蝶。”
〔塞上翁〕 清·俞荔《迂溪草堂初成》:“是非难染溪边石,得失奚关塞上翁。”
〔塞翁〕 唐·杜牧《题白云楼》:“才微分薄忧何益,却欲回心学塞翁。”
〔塞翁得失〕 明 · 唐寅《齐云岩纵目》:“塞翁得失浑无累,胸次悠然觉静虚。”
〔塞翁马〕 清·唐孙华 《闲居写怀》:“忧喜塞翁马,得失楚人弓。”
〔塞翁失马〕 宋·陆游《长安道》:“士师分鹿真是梦,塞翁失马犹为福。”
〔丧马〕 唐·白居易 《无可奈何》:“何福非福? 何吉非凶? 谁达此观? 丧马之翁。”
〔失马〕 清·赵执信《人心叹》:“伧父塞翁前失马,痴儿臧谷旋亡羊。”
〔失马翁〕 唐·许诨《泛溪》:“遁迹驱鸡吏,冥心失马翁。”
〔折足扰〕 唐·白居易《放言》 之二:“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
【词语塞翁失马】 成语:塞翁失马汉语词典:塞翁失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