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因噎废食

因噎废食

比喻因小而废大,或怕做错事而索性不干。如果因为发生了吃饭噎死的事,就不许人进食,这是荒谬的;如果发生了乘船淹死的事,就不许天下人乘船,这是荒谬的;如果因为发生了进行战争而亡国的事,就要废止一切战争,这同样是荒谬的。战争是不可废止的。就象水和火一样,善于利用它就会造福于人,不善于利用它就会造成灾祸;还象用药治病一样,用良药就能把人救活,用毒药就能把人杀死。正义的战争正是治理天下的一副良药啊。

【出典】:

吕氏春秋·荡兵》:“夫有以噎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有以乘舟死者,欲禁天下之船,悖;有以用兵丧其国者,欲偃天下之兵,悖。夫兵不可偃也,譬之若水火然,善用之则为福,不善用之则为祸。若用药者然,得良药则活人,得恶药则杀人。义兵之为天下良药也亦大矣。”

【例句】:

唐·陆贽《奉天请数对群臣兼许令论事状》:“昔人有因噎而废食者,又有惧溺而自沉者,其为矫枉防患之虑,岂不过哉!”


偏正 噎,食物塞住喉咙;废,停止。因吃饭被噎,连饭也不敢再吃了。比喻因偶然挫折就废止应作的事。语本《吕氏春秋·荡兵》:“夫有以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李良杰《女工程师之死》:“眼光要看远一点,不能一蹶不振,更不能~,把自己的所学荒疏和遗忘了。”△贬义。用于经不起偶然挫折的人。→一蹶不振 知难而退 ↔百折不挠。也作“见噎废食”、“闻噎废食”、“以噎废餐”、“以咽废飧”。


解释噎:咽喉梗塞,噎住。因为吃饭噎住过,就不再吃饭。后用来比喻受过挫折后,连该做的事情也不去做了。

出处吕氏春秋·荡兵》:“夫有以饐(同“噎”)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

吕氏春秋·荡兵》中讲,古代圣王只有兴举义兵者,而无息兵罢战者,并对此进行了论证。其中一条讲:有因为吃饭噎死了人,就打算禁食天下的食物,这是不明智的。有因为乘舟坐船淹死了人,就打算禁毁天下所有的船只,这也是不明智的。有因为用兵失败而丧失了自己的国土,就打算禁息天下所有的兵事,这同样是不明智的。兵事、军队不可废止不用,就像水火不可被废止不用一样。对于水火,如果善于运用就会造福,不善于运用就会带来灾祸。就像用药治病的人一样,找到的是好药就能救人,找到的是坏药就会杀人。守卫道义的军队就是天下好药中最好的一种,所以不能被废止不用。

一个家庭,如果没有发怒和鞭笞,那么小孩、婴儿马上会随时随地犯错误。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刑法和惩罚,那么百姓马上就会忤逆不道、相互欺凌。如果天下没有诛杀和攻伐,那么诸侯们马上就会相互施暴、互相攻打。所以家庭里不能废止发怒和鞭笞,国家不可废止刑法和惩罚,天下不可废止诛杀和攻伐。正因为这样,所以圣王只能兴举义兵,而不能废止军队兵事、息兵罢战。

近义一蹶不振

例句

改革完全是一件新的事情,难免会犯错误,但我们不能怕,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停步不前。


【词语因噎废食】  成语:因噎废食汉语词典:因噎废食

猜你喜欢

  • 累丸

    《庄子.达生》:“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后世因以“累

  • 百尺卧高楼

    同“百尺卧元龙”。宋张元幹《水调歌头.追和》词:“梦中原,挥老泪,遍神州。元龙湖海豪气,百尺卧高楼。”

  • 诛心之论

    《后汉书.霍谓传》:“谓闻《春秋》议,原情定过,赦事诛意,故许止虽弑君而不罪,赵盾以纵贼而见书。”李贤注:“晋史书赵盾弑其君。赵盾曰:‘天乎无辜!吾不弑君。’太史曰:‘尔为仁为义,人弑尔君而不讨贼,此

  • 民以食为天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汉书.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天,指赖以生存,必不可无的意思。百姓以粮食为生存的根本,后因以“民以食为天”形容民食的重

  • 倒屣

    西晋.陈寿撰《三国志.魏书.王粲传》:“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音xǐ,鞋)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

  • 䃺而不邻,涅而不滓

    同“磨而不磷,涅而不缁”。邻,通“磷”。章炳麟《书苏元瑛事》:“然诸与光汉阴谋者,元瑛辄詈之,或不同坐。䃺而不邻,涅而不滓,其斯之谓欤!”

  • 身没从三良

    源见“秦穆杀三良”。指三良殉葬秦穆公。汉阮瑀《咏史》诗:“误哉秦穆公,身没从三良。”

  • 凤毛

    唐.李延寿撰《南史.谢超宗传》:“凤(指谢凤,他是晋谢灵运之子,早卒)子超宗。随父凤岭南,元嘉未得还。与慧休道人来往。好学有文辞,盛得名誉。选补新安王子鸾国常侍。王母殷淑仪卒,超宗作诔奏之,帝(宋武帝

  • 檀公策

    《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道济)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此是当时的习惯用语,王敬则在这里是用以讽刺东昏侯父子的。三十六本为虚指,重点在于一走了事,后来好事者

  • 持斧翁

    源见“绣衣持斧”。御史的别称。唐杜甫《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诗:“借问持斧翁,几年长沙客?”仇兆鳌注引申涵光曰:“称御史为持斧翁,亦新。”【词语持斧翁】   汉语大词典:持斧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