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唾壶击缺

唾壶击缺

北堂书钞》卷一二五晋裴启《语林》:“王大将军(指王敦)每酒后,辄咏魏武帝《乐府歌》(指曹操《龟虽寿》中的诗句)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未已。’以铁如意击唾壶为节,壶尽缺。”

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王仲处(王敦字仲处)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此事又见《晋书.王敦传》。

后人因以“唾壶击缺”或“击缺唾壶”作为激赏诗文之词。宋.张元干《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词:“塞垣祇隔长江,唾壶空击悲歌缺。”在这里作者借用这个典故,表示自己不能杀敌雪耻的悲愤心情。李木庵《延安雅集》诗:“主人谓我何不歌,唾壶击碎意则那?”那,奈何。这两句诗意是:我现在不唱,等到胜利时痛快地唱,唱到把唾壶击碎。这里饱含着对革命胜利无限向往的激情。


主谓 唾壶,痰盂。形容忧愤激昂的情绪。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王敦)每醉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晋书·王敦传》)周斌《和剑华醉歌行》:“毕竟英雄心不死,~剑光紫。”※唾,不读作chuí。△多含壮志未酬之意。→胸中块垒 慷慨激昂 ↔怡然自得。也作“唾壶敲缺”、“唾壶击碎”。


【词语唾壶击缺】  成语:唾壶击缺汉语词典:唾壶击缺

猜你喜欢

  • 一身作客

    源见“望门投止”。谓避难他乡,飘泊无依。明钱晔《赠周岐凤》诗:“一身作客如张俭,四海何人是孔融?”

  • 原璧归赵

    同“完璧归赵”。《冷眼观》十八回:“〔你〕敢是有什么方法,能把那位客人失去的四百番花边,原璧归赵么?”主谓 用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典故,谓原物归还,并无损缺。《冷眼观》18回:“敢是有甚么方法,能把那位客

  • 斧凿痕

    经过刀斧开凿过的痕迹,后多用于比喻诗文绘画等刻意雕琢不自然之处。唐代韩愈《调张籍》诗:“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宋代朱弁《曲洧旧闻》卷四:、“古语云:‘大匠不示人以璞’。盖恐人见其斧凿痕迹也。”【词

  • 紫髯将

    《三国志.吴书.孙权传》:“权乘骏马越津桥得去。”南朝宋.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张辽问吴降人:‘向有紫髯将军,长上短下,便马善射,是谁?’降人答曰:‘是孙会稽。’辽及乐进相遇,言不早知之,急追自得

  • 千金市马

    同“千金市骏”。明何景明《送韩师之郃阳》诗:“千金市马几登台,老骏谁怜万里才?”

  • 雷居士

    《宋书》卷九十三《隐逸传.雷次宗传》:“雷次宗,字仲伦,豫州南昌人也。少入庐山,事沙门释慧远……本州辟从事、员外散骑侍郎,征并不就。”与子侄书,令“家事大小,一切勿关”。“后又征诣京邑,为筑室于钟山西

  • 甫白

    唐.韩愈《酬司门卢四兄云夫院长望秋作》诗:“高揖群公谢名誉,远追甫白感至诚。”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李白,并称为“甫白”,为后世诗文常用以代称李白和杜甫。宋.王安石《次韵陆定远以谪往来求诗》:“可但风流追

  • 芙蓉幕

    源见“莲幕”。指显贵大吏的幕府。唐赵嘏《十无诗.寄桂府杨中丞》:“一从开署芙蓉幕,曾向风前记得无?”【词语芙蓉幕】   汉语大词典:芙蓉幕

  • 马革包尸

    同“马革裹尸”。明朱鼎《玉镜台记.系狱》:“吾儿今死王事呵,纵然马革包尸,国史清名无玷。”

  • 桐乡归葬

    《汉书.朱邑传》:“〔朱邑〕少时为舒 桐乡(在今安徽 桐城市北)啬夫,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存问耆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爱敬焉……初邑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故为桐乡吏,其民爱我,必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