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唾壶击缺

唾壶击缺

北堂书钞》卷一二五晋裴启《语林》:“王大将军(指王敦)每酒后,辄咏魏武帝《乐府歌》(指曹操《龟虽寿》中的诗句)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未已。’以铁如意击唾壶为节,壶尽缺。”

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王仲处(王敦字仲处)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此事又见《晋书.王敦传》。

后人因以“唾壶击缺”或“击缺唾壶”作为激赏诗文之词。宋.张元干《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词:“塞垣祇隔长江,唾壶空击悲歌缺。”在这里作者借用这个典故,表示自己不能杀敌雪耻的悲愤心情。李木庵《延安雅集》诗:“主人谓我何不歌,唾壶击碎意则那?”那,奈何。这两句诗意是:我现在不唱,等到胜利时痛快地唱,唱到把唾壶击碎。这里饱含着对革命胜利无限向往的激情。


主谓 唾壶,痰盂。形容忧愤激昂的情绪。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王敦)每醉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晋书·王敦传》)周斌《和剑华醉歌行》:“毕竟英雄心不死,~剑光紫。”※唾,不读作chuí。△多含壮志未酬之意。→胸中块垒 慷慨激昂 ↔怡然自得。也作“唾壶敲缺”、“唾壶击碎”。


【词语唾壶击缺】  成语:唾壶击缺汉语词典:唾壶击缺

猜你喜欢

  • 龙腾五尺梭

    同“龙腾梭”。明徐渭《沈叔子解番刀为赠》诗之一:“须臾报道渔罩外,电脚龙腾五尺梭。”

  • 龙智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秋,龙见于绛郊。魏献子问于蔡墨曰:‘吾闻之,虫莫知于龙,以其不生得也。谓之知,信乎?’对曰:‘人实不知,非龙实知。’”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知,音智。”魏献子,即魏舒,晋

  • 黄羊祭灶

    《后汉书.樊宏.阴识列传》:“宣宗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已后,暴至巨富,田有七百余倾,舆马仆隶,比于邦君。”阴子方以黄羊祭灶而致富是无稽之

  • 画戟门

    唐杜牧《酬许十三秀才兼依来韵》:“凭君把卷侵寒烛,丽句时传画戟门。”唐时三品以上的官皆列画戟(一种有彩饰的长竿兵器)于门,以为仪饰。后泛称高官门第为“画戟门”。宋陆游《郡斋偶书》诗之三:“江堕清笳月,

  • 卞和炫玉

    源见“和氏之璧”。喻自夸其才以求任用。《三国志.秦宓传》:“宓同郡王商为治中从事,与宓曰:‘贫贱困苦,亦何时可以终身!卞和炫玉以耀世,宜一来,与州尊相见。’”

  • 文过饰非

    文:掩盖。过:过失。饰:掩饰。非:错误。指用虚假好听的言词来掩饰过失和错误。 陈庆镛(?-1858年),字颂南,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进士,选庶吉士(练习办事),累升至御史,

  • 肚束三条篾

    《五灯会元.石头迁禅师法嗣.药山维俨禅师》:“子之所得,可谓协于心体,布于四肢。既然如是,将三条篾束取肚皮,随处住山去。”原指勒紧腰带,后以比喻忍饥安贫。宋 王廷珪《刘时举主簿相聚月馀赋诗为别》:“且

  • 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意谓人生一世,死当留名千古。语出《新五代史.王彦章传》:“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明.冯梦龙《古今谭概.委蜕部》:“语曰:‘豹留皮,人留名’,此言形神之异也。”冯玉

  • 缺壶

    同“缺壶歌”。金元好问《过希颜故居》诗之一:“缺壶声里《短歌行》,星斗阑干醉胆横。”

  • 祸从天降

    灾祸于意料之外突然降临。出自唐人刘瞻之语。刘瞻,字几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大中年间进士及第。咸通初累迁太常博士,后又为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咸通十年(809年)为宰相。次年,唐懿宗爱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