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落归根
指返回本源。 比喻人或事物有所归宿。语出宋.普济《五灯会元.卷一.六祖慧能大鉴禅师》:“众曰:‘师从此去,早晚却回。’祖曰:‘叶落归根,来时无口。’”宋.陆游《寓叹》:“云闲忘出岫,叶落喜归根。”《二刻拍案惊奇.张福娘一心贞守》:“张福娘今见朱家要来接他,正是叶落归根事务,心下岂不自喜?”《儿女英雄传》一九回:“将来她叶落归根,怎生是个结果?”后多引作〔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比喻久客他乡的人,返回本乡本土。《平妖传》八回:“常言道: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这小厮怕养不大,若还长大了,少不得寻根问蒂,怕不认我做外公么?”《说岳全传》四六回:“兀术道:‘古人有言: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卿家若然思念家乡,某家差人送你回国!’”《官场现形记》二二回:“但是树高千丈,落叶归根。将来总得有个着落。”
主谓 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他乡的人终要回归故里。语出唐·慧能《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付属品》:“叶落归根,来时无口(日)。”《二刻拍案惊奇》卷32:“今见朱家要来接他,正是~事务,心下岂不自喜?”△多用于人事方面。→木落归本 九九归原 ↔飘泊无定 客死他乡。也作“落叶归根”。
“叶落归根”旧时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后比喻不忘本源,现引申为不忘故土。
“叶落”为什么 “归根”呢?
树叶枯黄后落下,会变为腐殖质而被树根吸收,所以有 “叶落归根”之说。犹如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此语出自禅宗六祖惠能。
惠能 ( 公元638—713 年) ,曾是个樵夫,文盲。他曾听人诵读《金刚经》而有所悟,便寻师访友,到湖北黄梅冯墓山拜五祖弘忍为师。仅八个月,便以呈偈语的方式被定为五祖的衣钵传人。当时,大弟子神秀所呈的偈语是: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神秀此偈,浓缩了佛教 “戒、定、慧”三阶段方式,即: 借助毅力,进行节制———戒; 抑制活动,净化自己———定; 大觉大悟,涅槃新生———慧。惠能看到神秀之偈后,呈了两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惠能的偈语,抛开了 “戒”,也抛开了 “定”,认为 “自心是佛……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教人 “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后来,南宗后学比惠能更彻底,改惠能后一偈语的后两句为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连本心也否定了 ( 详 《景德传灯录·卷五·惠能传》) 。
因为惠能不识字,所以不主张背诵经文,而只求领会精神即可。这就需要用心,此即所谓 “心领神会”。只要能顿悟,本心即为佛。
惠能成为六祖后,有天要出门传经,众徒弟问他何时回来,他回答说: “叶落归根,来时无口。”意即回来总是要回来的,但回来的日子却说不定啊!
后 “叶落归根”便传用下来,语见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咐嘱品第十》。
此语亦作 “落叶归根”。
“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狐死必首丘”( 死时头对着生活过的山丘) ,鸟兽尚且如此依恋生活过的地方,难怪人会眷恋故土,叶落归根了!
【词语叶落归根】 成语:叶落归根汉语词典:叶落归根